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制造企业“空心化”问题逐渐显现,给制造企业以及供应链带来较大影响。
●◎ “空心化”凸显
在我国,制造业“空心化”现象总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资本纷纷撤离实体经济。具体表现在:国外机构将核心制造部门撤出国内;国内外资本更热衷于流向房地产、互联网、股市等虚拟经济领域;传统制造企业纷纷进军资本市场,从事贷款、担保、房地产等行业,谋求高利润。
其次,产业核心技术空心化。由于受到自主技术供给的约束,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一直很高,“中国制造”远没有形成“中国创造”。
第三,企业家实业精神缺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 《2011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近四分之三的企业经营者认同“目前愿意做实业的企业家越来越少”,企业家的实业精神正在逐渐消失。
第四,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化。中小企业受到金融危机、汇率上升、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他们的生存环境在恶化,艰难运行。
●◎供应链应对
面对着“空心化”的来袭,制造企业该如何应对?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强化供应链的管控。
去年年初的时候海尔员工数量为8.6万人,到了年底已减少至7万人。然而裁员风波在去年并没有停止,今年海尔创始人张瑞敏再次语出惊人,海尔要裁掉1万名以中层管理者为主的员工。大幅裁员风波背后,暴露出海尔客观存在的“空心化”问题。
在“空心化”面前,海尔采取的举措之一便是精益供应链。对于自己并不擅长的业务,海尔决定放弃。另外,海尔在网络布点上也去掉了中间层,原来形成的“总部-省-市-县”的渠道网络直接变成“总部-县”。而对于海尔目前的主营业务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白电产品,海尔正通过平台化、互联网化的思路,让其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