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供应链 > 供应链 >
供应链管控“攻心战”:供应链管控需升级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189 日期:2014-07-25

鉴于当前我国制造业初现“空心化”苗头,对制造企业发展影响巨大,去“空心化”已成业界高度关注的话题。该如何化解制造业“空心化”危机?

升级制造业供应链,强化供应链管控是一个重要选项。

●◎供应链管理的突出魅力

“供应链管理是中国经济与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是模式创新,是战略思维,是技术进步。”在日前举办的“首届供应链管理高峰论坛”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如是表示。当然,这也代表了与会者的普遍心声。

供应链之所以备受推崇,源于其自身独特而巨大的魅力。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将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个链条上的所有环节联系起来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快速实现有效需求。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社会库存,而且能够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可以实现生产及销售的有效连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这一管理方式同样适用,而且意义非凡。一方面,强化供应链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由于供应链管理把产、供、销、客户连接在一起,对企业的业务和资源进行协调优化,使各成员之间的信息流通渠道达到最短,缩短产品的流通时间,提高了服务的质量。

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库存风险。对于制造企业来说,高库存始终是挥之不去的梦魇,令企业受伤不已。而通过对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信息流的准确性,各节点企业可以减少库存量,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库存成本,减少资金占用。

如全球著名的惠普公司,其生产经营的台式打印机,由于建立了全球的供应链,安全库存周期由7周降为5周,仅此一项就降低了库存的18%,每年节省3000万美元,极大降低了打印机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通过供应链的管理,能够加强制造企业供应链各环节的上下协同,进而减少“空心化”引起的供应链断链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有助化解“空心化”危机

美的集团副总裁黄晓明曾公开表示,“衡量一个国家的产业是大还是强,不是某个产业链条上某一个企业或者某一个品牌能够实现的,而是整个价值链竞争力的充分体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制造业“空心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正是缺乏核心竞争力。

根据供应链微笑曲线理论,我国制造业大部分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同时,我国制造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靠的是劳动力成本低,资源、能源消耗为主,不少企业还伴有环境污染,很难掌握核心技术。而且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更是没有掌控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致陷入“空心化”危机。

而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恰恰是降低企业的组织和经营成本,优化核心业务流程,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弥补企业长期以来在组织结构设计、业务流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整体上降低组织成本,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增值。通过对供应链的强化管控,可以形成企业牢固而有效的核心能力,进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需要对制造企业的供应链条进行升级,强化供应链的管控。

以欧美国家的产业“空心化”为例。目前制造业“空心化”现象在欧美等地区和国家同样存在,而且大家的目标都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尽管如此,“空心化”并没有对欧美国家的制造业产生太大的影响。这是因为,近年来虽然欧美国家将大量的生产任务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并逐渐将这些新兴市场开辟为销售市场。但是,这些欧美国家始终强化对供应链的管控,牢牢把握着核心技术,把非核心的外包出去,所以此“空心化”对企业的影响较小。

而恰恰是缺乏核心技术的中方企业,当外资撤出后,既不能成为为外资企业提供配套产品的生产厂家,又不能填补国际产业退出后留下的产业链空白,更不能独立发展整个产业链,从而会使技术空心化沿着产业链条蔓延,形成整个产业的“空心化”。所以,从上述角度讲,升级企业供应链,强化供应链管控,对于我国制造企业去“空心化”至关重要。

汉森世纪供应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刚对此向记者表示:“制造业就应该把核心的沉淀下来,把非核心的外包出去。制造企业如果把握不好核心业务,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很大。所以,必须控制好品牌核心竞争力,掌握核心技术、研发技术,这才是抓住了供应链的核心。”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