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供应链 > 供应链 >
供应链管控“攻心战”:“两业”联动仍待强化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190 日期:2014-07-25

近年来,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协调发展问题,愈来愈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

随着制造业“空心化”问题的凸显,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要想有效地化解制造业“空心化”危机,就需要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要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发展,则需要加强供应链的管控,强化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为何联动?

制造业之所以要联动物流发展,一方面在于物流业对于制造业本身发展的重要性。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是休戚相关的。随着物流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制造业生产组织结构的高度分解,物流已成为制造业运行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发展现代制造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不再仅仅是制造业内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如果没有物流配送体系的形成,是难以实现的。

另一方面,则在于制造业的升级受限于物流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强化物流来提升自己的业务。

中国物流与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日前在“首届供应链管理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制造业面临物流瓶颈的五大挑战:制造业流通费用率较高,中国为9.2%,而日本为4.9%;工业库存率居高不下,中国为9.4%,而发达国家小于5%;工业企业流通资产年周转速度慢,中国为2.7次,而发达国家为9~10次;制造业外包物流比例低,中国为61%,发达国家大于70%;真正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企业少,中国小于20%,发达国家大于70%,差距悬殊。

所以,制造企业需要通过强化与物流的协作,来带动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与此同时,通过与物流的合作,能够强化对整个供应链的管控,推动供应链的升级,进而减少“空心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当然,物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制造业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强化与制造业的联动,可以很好地带动物流企业的发展,推动物流业做大做强。

因此,发展制造业物流,建立与完善制造企业物流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短板在哪?

其实,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一直为国家所高度关注。早在2009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时,便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列为其中的九大重点工程之一。然而几年来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融合仍然浮于水面,始终没有明显进展。

据记者了解,目前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融合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纵向上制造企业自营物流,通过内部的联动满足自身的物流需要;另一个层面则是横向上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进行物流外包。然而无论哪种模式,都没有实现较好的联动。瓶颈何在?

首先,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物流业涉及多个行业,管理部门众多,行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所以,推进两业联动发展的主导机构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目前,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在推动现代物流发展方面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多数是原则性和试行性的,操作性和推动效果不大。

其次,缺少促进两业联动发展的交流平台。具体表现在: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信机制不健全。多数制造企业不愿意完全公开自己的商业秘密,结果导致两业联动发展程度不深、层次不高;沟通和合作机制有待完善。由于制造业、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不健全,导致信息不对称,需求不对接,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难以互相支持、共同发展。

此外,市场秩序不规范、物流服务标准化滞后、企业信用度不高等多方面因素,也在制约着两业的高度融合。

如何联动?

要想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有效联动,首先需要补齐物流的短板。也就是说,需要物流企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物流管理,减少物流成本,为制造企业带来更优质的服务。

中国外运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永钢在接受《现代物流报·首席供应链官》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要想实现两业的高度融合,物流企业需要先做好文章。需要专业的服务能力,需要很强的诚信力,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的信赖,双方才能建立有好的合作关系。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即使有所合作也是浮于表面难有实质性突破。

当然,双方还需要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强化一体化的合作。

丁俊发对此持赞同观点。他认为,制造业不能光外包运输与仓储,物流业不能满足于运作销售物流,双方应该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出发,高度融合,提高全产业链的供应链实战能力。

他举例进行了分析。根据美国物流资讯公司的研究发现,企业物流外包的绩效取决于外包的一体化程度。如果企业只是简单地由第三方物流替代自营物流功能,可节约物流成本5%;如果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网络优势进行资源整合,部分改变原有物流流程,可节约物流成本5%~10%;如果通过第三方物流,根据需要对物流流程进行重组,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延伸至企业整个供应链,可降低物流成本10%~20%。

再者,需要政府部门不断完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体制和机制,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设立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行业标准,进而对两业联动进行统一规范。

另外,还需要不断强化信息化建设,避免双方联动的信息孤岛问题;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体制的建设,建立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人才共享机制等。只有通过多措并举,强化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解除制造业“空心化”的危机。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