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播出同时,天猫食品频道的“舌尖2”专题页面也正在同步更新剧情中出现过的各种食材。这种电商平台和当前很热的电视节目深度合作,抓取消费新热点的方式,被称为Focustoonline(傍焦)模式。天猫正是依托其完整、快速的供应链与“舌尖2”实现完美对接。
严格挑选食材与供应商
当《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之后,各个电商平台有很多商家店铺都会或真或假冠上舌尖上的中国这个名头,快速的反映是一个方面,但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还是食材正宗与否。如何在短时间内采购到原产地食材,是成败的关键。因此,平台还需要理清食材来源和供应商挑选两大环节。
天猫食品频道挑选的食材来源分成两类:一类是拍摄所在地。比如《舌尖2》中有镜头是在全聚德拍摄的,那么天猫就直接找到全聚德进行官方合作。
另一个来源是当地知名品牌采购。譬如雷山鱼酱,当时天猫授权的两个商家在接到通知后便赶往贵州雷山县,但是到了以后才发现,生产雷山鱼酱、拥有QS认证的厂家只有一家,其余都是手工小作坊,无法形成标准化的商品放到线上售卖。所以他们挑选的就是就是当地最知名并且拥有售卖能力的厂家进行采购。
食材来源正宗且符合食品安全相关规范,是天猫上线食材的必要条件。此外,“舌尖”专题页面上的供应商本来就已经入驻天猫的商家,因此哪些供应商擅长做干货菌菇,哪些擅长经营酒水,哪些擅长售卖零食,天猫都非常清楚。当接到食材清单之后,天猫首先会对食材的地域维度进行一个划分。划分后,按照地域维度的不同,把当地供应商列出来,选择相对应在某方面比较擅长的商家前去采购。
这种针对性挑选商家的方式,使得较为偏门的食材也能在短时间妥善采购完毕。与促销时期的招商行为不同,货源端的争夺更讲究快速反应。
多方式促进产品销售
如果说供应商的挑选以及食材的采购是后端货源方面的内容,那么呈现在页面上的产品销售则是消费者眼中所能看到的信息。
天猫在专题页面放置的产品,其售卖也分为两类。一类是限量销售,一类是预售。当初天猫商家采购雷山鱼酱时,发现唯一那个厂家仓库中总共也只有1000箱货物,所以类似雷山鱼酱、西藏蜂蜜、华子鱼这些库存较少,已过了旺销期的产品都采取了限量销售的模式。
当这一批的食材销售完毕后,如果消费者还想购买,那么就可以以预售的形式抢先下单。比如制作雷山鱼酱的二条金辣椒和爬岩鱼,都拥有特定的季节性,因此当那1000多箱的货物售罄后,消费者只能通过预售才能再次购买到。
除了限量的产品再次销售是以预售的形式进行,多数没有库存的生鲜品类食材,也采用了预售的形式。
强化供应链后端衔接
天猫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有很多优质的本地商家在后端进行供应链的衔接。而这次和《舌尖2》进行合作,天猫也在强调,其自身不再是一个卖货平台,而是一个能够拉近与消费者距离的购物平台。
从平台在细节部分对消费者的一些互动与交流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譬如菜谱的上线。《舌尖2》菜谱的免费售卖,是基于消费者的需求而诞生的。比如消费者想尝试萝卜饭,商家也只能提供沙土萝卜这样的食材,但萝卜饭的具体做法,消费者并不清楚。因此天猫推出菜谱,告诉消费者这道菜怎么做,主要食材是哪些,用了哪些酱料、辅料。
如今天猫食品类目除了“舌尖上的中国”这个页面外,还有提供进口生鲜水果的“喵鲜生”,提供上万份免费试吃食品的“吃乐会”。
当《舌尖2》季终后,天猫这个专题页面并不会撤掉,而会延续每周五推出地方特色食材的内容展现给消费者。天猫希望能够通过和各种美食节目合作,把优质商家和消费者联系起来,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天猫负责背后复杂的供应链、冷链、物流等环节,消费者只需娱乐和轻松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