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供应链 > 供应链 >
投诚美国,台积电供应链正在驰离大陆?
   作者: 焉至 阅读:3735 日期:2021-11-26

11月25日,美国商务部再次开启跨领域“拉清单”模式,将12家中国企业在内的实体和个人,列入所谓“军事最终用户”名单。明眼人估计很快看出来,这不过是美国在科技供应链上对华的又一次封杀。

美国明火执仗的供应链封杀似乎已经被全球习惯。9月23日,美国商务部下达通牒,要求半导体供应链企业,提交过去三年企业的订单出货情况、库存情况、供货能力、客户信息、生产计划、材料及设备的采购情况等数据。最后期限是11月8日。

就在最后期限前日11月7日,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供应商的中国台湾省台积电发言人高孟华向媒体宣称,已经应美方要求,“呈交”了企业供应链信息。但这能保障台积电的供应链不被打压?台积电将被榜上美国对华供应链博弈的战车?

1.jpg

台积电总部

一、全球芯片供应链短缺

1.美国供应链危机

这边,中国人的“双十一”结束不久;大洋彼岸,美国人已经开始为下个月的圣诞礼物着急了。

着急也没有用。一方面,美国人在疫情之下的网购订单增加了4至5倍,而伴随各地封城令的逐渐解除,之前累积的线下购买力也在释放;另一方面,港口拥堵导致的进口海运滞留,因人手设施不足、理货能力有限,物流混乱的局面仍在持续,供应水平难以跟上旺盛的采购需求。近日,83艘货轮正在美国港口排队等待卸货,平均滞留时长为17天。

今年圣诞老人的“余粮”恐怕不足了。

   2.jpg

日用消费市场短缺,还只是供应链上几个地理性节点的问题。而一旦牵涉到国家安全与核心技术,拜登政府可以瞬间变得“过敏”,对相关供应链采取追根溯源、穷追猛打的强硬手段,进行零和打压。此次对半导体芯片企业不顾商业规则的供应链数据“大收缴”,即是明证。

今年4月12日,包括台积电在内的全球19家芯片制造与应用跨国企业代表,便飞赴白宫参加了“半导体和供应链弹性首席执行官峰会”,向“加强我们的国内半导体产业并保障美国供应链的安全”建言献策,对美国芯片计划表示“效忠”。该计划出台的原因显而易见,一味标榜“看不见的手”的美国政府,对福特和通用汽车刚刚因芯片短缺出现的停产与减产,等不及了。  

2.欧洲供应链难题

一脉相承的经济文化背景,让和亚洲版图相接的欧洲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一方面,劳动力老化、工作环境恶劣、待遇堪忧,令年轻人不愿入行,导致全欧重型货车司机缺口达40万之多;另一方面,供应链危机的蔓延,致使欧洲通货膨胀持续上升,芯片短缺尤其严重。对美国和以台积电为代表的亚洲制造商的高度依赖,让欧盟内部市场感受到“数字主权”面临极大威胁,放出了“到2030年自主研发生产芯片从全球份额10%增至20%”的豪言。

9月30日,美国和欧盟的新合作平台“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U.S.-EU Trade & Technology Council)召开首次会议,并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加强半导体供应链的跨大西洋合作、遏制中国的非市场贸易行为,以及采取更联合一致的立场来监管全球科技巨擘。”“世界警察”真正的非市场手段,毫不遮掩地摆上了台面。

这是美国向芯片企业发出“收缴令”之后一周的连环动作。是为中西贸易战向高科技领域蔓延的一个缩影。

3.日本半导体复兴计划

10月14日,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宣布,台积电将在日本投资兴建以22纳米和28纳米产品为主的特殊制程晶圆厂,并获得日本政府补助、日本客户支持,预计将在2022年开始动工,2024年进入量产。

新千年以前,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曾风光一时,彼时全球10大半导体企业中,日企独占其六;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全球存储芯片份额更是一度飚到过53%,风光无两。但在亚洲两小龙台湾、韩国崛起后,全球市场的日本份额迅速跌至10%以下。20年来,倚赖进口的充足货源,日本公司尤其是车企,基本可以满足生产需要。然而,受政经格局的变化和供应链危机的波及,近几年已现疲态。于是以索尼为首的日本品牌,从关系一直比较亲近的台湾供应商入手,希望重建在芯片制造的内供体系。

台积电官宣的前3天,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国会上表态:“日本政府将团结努力,建立一个强大的供应链,包括建立半导体和其它产品的国内生产基地。”台海紧张局势造成日本半导体供应链的压力,加上中美贸易战为国际局势增添变数,也让日本极力争取台积电赴日设厂。

二、舍近求远的链路抉择

毕竟一衣带水、同根同源,在台积电从平凡走向辉煌的路上,大陆同胞给予的支持和待遇,是其他国家商业伙伴无可比拟的。

在台湾岛13家厂区以外,台积电目前建成投产运营的工厂只有三家,分别位于:上海、南京、华盛顿。今年4月,欧盟为半导体巨头提供了超100亿欧元(780亿元人民币)的补贴,希望在本土扩大10纳米以下制程芯片的研产能力,目标包括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生产商。当时,台积电似乎并不感冒,也没有出台任何赴欧计划。但到了8月份,台积电转而宣称德国德勒斯登极有可能是下一座工厂所在地。

这也是美国酝酿“收缴”计划的肇因之一。因不敢得罪美国、承诺在美投资2332亿元、建设6座5纳米芯片工厂的台积电,如今同时兼顾日本和欧洲的事业,让难以一家独大的美方很是不爽。不过,乖乖交卷的台积电,无疑在打着自己的商业算盘:

1.进军海外的成本诱饵

台积电在美亚利桑那建厂预算为120亿美元,而美国6月出台半导体补贴计划总额为520亿美元;在欧建厂仍在评估之中,而给几大家厂商的100亿欧元补贴,也是赤裸裸的诱惑;在日投资计划为8000亿日元,而日方补贴额度近5000亿日元,或许能节省半数成本。无利不起早,只要蛋糕够大,台积电当然舍不下。

2.分散投资及供应链风险

走过34年发展的台积电,从代工到制造,从遭受白眼到一路超越IBM、英特尔、三星,在全球芯片制造行业市值居首,但凡有相关需求的客户,一定不能不重视这家风头正劲的企业。台湾《经济日报》预计,其2021年营收将达到566亿美元,同比增长24.4%,在世界经济寒潮之下,仍然保持着迅猛的冲锋势头。

承诺在美日德建厂,除了成本和市场的考量,台积电也在评估与平衡各类投资风险,尤其是对供应链稳定性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上述疫情、关境装卸人力等因素的不确定,无疑明显影响着物流时效性;集装箱货柜的价格飙升,也让出海企业的运营成本骤增。

伴随中国大陆地区经济实力体量的不断跃迁,台湾历来尴尬的政治外交定位变得愈发敏感,全球采购商不得不比以往更加重视国际合作的双向博弈。在大陆有华为等大客户和稳定销路的台积电,如果不明确站队方向,在贸易争端愈演愈烈的今天,很难两面逢源了。

3.向客户靠拢的供应链布局

为了化解潜在风险,从政策和地理上靠近各大洲客户,台积电近两年主动寻求将触角延伸到大型采购商的门口。以德国为例,戴姆勒、英飞凌、大众等跨国公司的电子供应商,本就重度依赖台积电的芯片;随着汽车行业快速进入“电动”以及智能化时代,芯片需求的激增,让台积电的本土化生产、洲际供应输出承受着空前的压力。

同时,在身后虎视眈眈的竞争者,从未真正拉开距离。近日,在第三届三星高级代工生态系统论坛上,三星电子推出了多款对3纳米芯片制造工艺至关重要的设计工具和技术,以及帮助加强代工生态系统的战略,并计划于半年内将产品上市。三星的目标是,2030年前成为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的首席,全面超越台积电。11月18日,据外媒报道,三星已经吸引了美国超微(AMD)和高通(Qualcomm),有望成为其首批3纳米客户。

台积电在美项目落地的时间表,或许还会提前。

4.舍近求远的单选题

台积电的远征之路,远非单单拿地建厂搞生产这么简单,供应链下游离客户近了,还要考虑上游的采购成本。在大陆,江丰电子(300666)的高纯溅射靶材、南大光电(300346)的特种气体三氟化氮等,都是台积电优秀供应商,相对质优价廉,也难怪其在上海、南京、深圳和北京都设立了生产制造或技术服务公司。除此以外,日本先进的原材料,也是它长期性合作的采购聚集地。

3.jpg

再看台积电的客户群,华为、苹果、高通、英伟达、AMD等芯片设计巨户,一直在向台积电买单,且购买量常年有增无减。随着白宫对通讯领域最大竞争者——华为的宣战力度,于一年前达到顶峰,不得不让后者重新调整市场中心,转向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友好关系户。受国际关系和经济对阵的影响,台积电远不止是一条被殃及的池鱼,作为跨国上市公司,又牵涉到先进制造的核心,它无可回避地处在了北京和华盛顿争夺全球技术主导地位的最前沿。因为对半导体供应链的垄断,它在冲突的中心既要同企业商洽,同时也要和各国政府尤其是傲然的美国谈判,压力可想而知。

本来是奔着发达国家的政府补贴去的,但强势惯了的西方诸强,哪有轻易兑现的道理。富士康赴美建厂的结局有目共睹,补贴没到手不说,还不允许撤资,非要按照承诺的规模继续坚持下去。台积电不是没看到美方的多重面目,而是迫于强权不敢硬刚。

2020年5月,美国颁布对华为“芯片禁令”的同时,台积电宣布携120亿美金赴美建厂;到了同年7月,却又杀了个回马枪,以在美国生产成本过高为由,竟向白宫提出了单选题:给予台积电高额补贴和税收倾斜,或是允许台积电继续与华为合作。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到了9月15日,种种原因,毅然决然地终止了与华为的合作。

丢弃华为,等于放弃20%订单——仅次于第一大客户苹果;同时,将这家一路崛起的中国民族企业,拱手让给其他竞争对手。或许,这是其深思熟虑后的割肉求生之举,然而,对于自身的未来,对于华为麒麟系统,无疑是双输的损失。

三、台积电的物流保障体系

1.大型设备空运

创立于1959年、以桃园国际机场为中枢的本土空运企业——中华航空(China Airlines),是台积电运载成套芯片生产设备的主要承运商。从南京开公司预备建厂之初,就为其当时制程最先进的十二寸晶圆厂,运送大型机台设备。华航货运在2018年业务猛增,其舱位甚至吸引一众同行,来竞标购买服务,订单能见度往往直抵半年之后。

4.jpg

台湾中华航空

医药、生鲜等温控要求严格的货物运输,各色电子产品、零部件等高单价货品,台湾企业首选华航者居多。华航的客机腹舱载运、国际货代合作不断增强,信誉度呈上升态势。

2.芯片产品空运

受疫情影响,今年5月华航启动清零2.0计划,运力缩减至1成左右。不过,台积电的空中护航者有很多,并不会对其产品交付周期有太大影响。

除本岛的华信、长荣和立盟外,中国本土的澳门航空以及香港国泰、港龙、华民三家家航空货运公司,还有新加坡货运和鸿霖国际货代,主要承接台积电亚太地区的产品输出。北美业务则主要倚赖国际物流快递巨头联邦快递(FedEx)、优比速(UPS),以及西北、保罗等货运航线包机。日本方面,日亚航和台企一起,承运大部分晶圆芯片,用以供给日系企业。而欧洲大客户普遍通过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等老牌物流商进行运作,快递公司则主要选择德国敦豪(DHL)和已被联邦快递收购的荷兰天地(TNT)。

3.大宗货物海运

位于东北亚与东南亚交点、东亚岛弧中央区域的台湾,作为亚太经贸运输重要枢纽及战略要地的岛屿地区,历来海上贸易十分发达,包括7大海港,其中高雄、基隆、台中、台北和桃园,是5个货物集散主要门户。芯片的交付时效性,一般并不像冷链生鲜那样紧迫,因而海运也是台积电晶圆芯片长期采用的物流形式。其合作伙伴以“台湾航运三雄”为优先,即:万海、长荣、阳明三家。

8月24日,台积电为降低美国新厂建设成本,决定采用“台湾制造整厂输出、美国组装”策略,预计以30亿元新台币(约合1.07亿美元)的物流成本,利用4000-5000个货柜,将无尘室等基础建设工程必要组件集体“搬迁”。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先行同万海接洽,随后主要仍在航运三雄中“运比三家”,而官方背景较强的阳明海运,也极有可能拿下这一单。

目前全球海运货柜一柜难求,运价飙涨,台湾至美国航线运价约2.5万美元(约合新台币70万元),因此30亿新台币还是保守估价。即便如此,相比在凤凰城当地制造,“搬迁”仍可节约20%-30%的成本。

供应链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然而,它又往往并非单凭市场选择的结果。台积电的“折腾”不是个案,台湾企业,尤其是在海外具备刚性需求的龙头企业,未来还不得不站在大国博弈的风口浪尖。

背靠大陆地区日益强大的供应商、日新月异的客户企业,无论是采买、服务还是销路,都会有越来越坚实的保障。然而,台湾当政者的摇摆,乃至愈发明显的“亲西”之举,令企业总在两难境地中徘徊,从而产生更多更大的裂痕,让血缘和地缘最亲近的大陆合作伙伴难以长久信赖。至少从当前看来,海峡两岸的供应链网络,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脆弱的一段时期,割裂的危机时隐时现。

 底图.jpg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