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Home > 政策研报 >
2022年中国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发展报告
来源:掌链    作者: 雪晴 曾彧 阅读:14695 日期:2022-06-08

微信图片_20220607193218.jpg

随着供应链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以及行业对支付、融资和供应链管理的定制化需求不断上升,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掌链会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针对部分重点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开展了2022年中国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发展调研。通过对对行业领先企业的综合调研,经汇总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被调研企业构成情况

本次被调研企业按照企业性质分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比为17.65%,股份公司占比为8.82%,民营企业占比为52.94%,外资及中外合资企业占比为2.94%,个人企业占比为17.65%(如图1所示)。

1.png


图1 被调研企业性质构成情况

按照企业所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比为24.14%,金融、保险业占比为13.79%,批发和零售业占比为13.7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为13.79%,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占比为17.24%,制造业占比为6.90%,其他行业占比为10.34%(如图2所示)。

2.png


图2 被调研企业所在行业分类

按照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探索的时间分类,2005年-2008年开始的企业占比为6.90%,2009年-2012年开始的企业占比为10.34%,2013年-2016年开始的企业占比为24.14%,2017年-2020年开始的企业占比为41.38%,2020以后开始的企业占比为17.24%(如图3所示)。

调研数据显示,自2017年后超过50%的企业开始探索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自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以来,部委级以上部门推出的推动供应链金融及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发展的重点文件有7份。其中,国办84号文件,要求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银行加码供应链金融。在诸多政策指导和政策利好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供应链金融,探索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至此供应链金融迎来加速规范发展新时期。

3.png


图3 被调研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探索的时间分类

按照企业支撑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团队规模分类,团队规模为5-10人的企业占比31.03%,团队规模为10-50人的企业占比41.38%,团队规模为50-100人的企业占比17.24%,团队规模为100-200人的企业占比3.45%,团队规模为300人以上的企业占比6.90%(如图4所示)。调研显示,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建设仍不完善。

4.png


图4 被调研企业支撑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团队规模分类

2.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状况

按照2021年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收入规模情况分类,收入规模为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为31.03%,收入规模为500-2000万元的企业占比为31.03%,收入规模为2000-5000万元的企业占比为17.24%,收入规模为1亿-5亿的企业占比为10.34%,收入规模为5亿-10亿的企业占比为10.34%(如图5所示)。

5.png


图5 被调研2021年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收入规模情况分类

 调研显示,按照2021年供应链金融业务整体盈利水平情况分类,盈利20%以上的企业占比13.79%,盈利10-20%的企业占比20.69%,盈利10%以内的企业占比27.59%,基本持平的企业占比27.59%,亏损占10.34%

按照2021年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成本情况分类,成本增长20%以上的企业占比为24.14%,成本增长10-20%的企业占比为17.24%,成本增长10%以内的企业占比为13.79%,成本基本持平的企业占比为37.93%,成本减少10%以内的企业占比为3.45%,成本亏损20%-30%的企业占比为3.45%(如图6所示)。

6.png


图6 被调研2021年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成本情况分类

二、数字化发展情况

1.被调研企业数字化发展情况

按照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模式分类,保理融资模式占比为17.39%,票据融资模式占比为15.22%,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占比为13.04%,票据融资模式占比为15.22%,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占比为11.96%,预付款融资模式占比为11.96%,集采垫资模式占比为11.96%,仓单质押模式占比为8.70%,订单融资模式占比为6.52%,电子债权模式占比为3.26%(如图7所示)。

从调研数据表示,保理融资模式占居17.39%的多数优势:

一是由于行业门槛低,监管宽松,便于开展业务。相比于其他类金融机构,保理业务对企业注册资本要求适中,业务开展限制较小,在任意地区注册保理公司,即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二是保理业务对客户要求较低,适用企业广泛。保理融资不需要企业提供担保或抵押,也不需要提交保证金,以买断应收账款的方式提供融资,主要依赖的是债务人的信用。这极大地丰富了保理业务的适用范围,尤其是与大型企业有业务往来的中小企业,凭借对方较好的支付信用,能够比较轻松地获得融资;三是保理业务杠杆率最高为10倍,能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在各大监管机构相继压低金融业杠杆率的情况下,保理行业依旧一枝独秀,享受最高10倍的杠杆,有效提高了保理企业的业务规模。

调研结果还显示,票据融资占比15.22%,是企业较常使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近年来,在政策利好背景与市场各方的推动下,票交所积极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供应链票据平台应运而生,依靠金融科技赋能,服务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山东、湖南等地陆续推出鼓励政策,力推供应链票据发展,对核心企业签发供票,接入上海票交所的供应链票据平台予以财政奖励。由于票据融资能够大幅降低票据业务的管理成本、提高审核贸易背景真实性的效率和防范票据市场恶性风险事件的发生,未来更多的企业或运用票据融资这一供应链金融模式。

7.png


图7 被调研企业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模式分类

按照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单笔融资金额范围分类,单笔融资范围为1-10万元的占比为3.45%,单笔融资范围为10-50万元的占比为20.69%,单笔融资范围为50-100万元的占比为27.59%,单笔融资范围为100-500万元的占比为37.93%,单笔融资范围为500万元以上的占比为10.34%(如图8所示)。

8.png


图8 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单笔融资金额范围分类

调查显示,按照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企业的年平均融资次数分类,融资次数为1-5次的企业占比为65.52%,融资次数为6-10次的企业占比为20.69%,融资次数为10次以上的企业占比为13.79%(如图9所示)。由以上调研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呈现单笔小额、持续滚动的特征,这一特征也将使企业能更好的控制风险。


9.png

图9 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企业的年平均融资次数分类

按照供应链金融业务融资利率范围分类,大型企业融资利率为4%-5%的占比为25.9%,融资利率为6%-7%的占比为40.7%,融资利率为8%-10%的占比为18.5%,融资利率为10%以上的占比为14.8%。调研数据表明,超过65%的企业为大型企业提供的融资利率低于7%,这表明大型企业仍然是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受益者”。

大型企业受益一方面因为大型企业行业管理规范,财务制度健全,具有较高知名度,收到外部监督管理更完善,能够通过公开信息和财务分析手段进行较好的甄别,风险相对易于控制;另一方面,大型企业信贷的单位管理成本低,易于营销和管理,经多岗位集体决策,出现问题问责相对较轻,“垒大户”方式成为商业银行不可言说的共识,大企业资金需求经常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满足。

相比于大型企业,小型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不容乐观,超40%的企业为小型企业提供10%以上的融资利率。从我国银行历史数据来看,小型企业信贷不良率相对较高,也缺乏较好的控制手段。小型企业所处的发展时期正式企业生命周期的不稳定时期,企业特征难以有效把握,新投资项目往往周期较长,回款周期较长,利率高、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的不匹配给企业带来了新的资金压力,也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经营负担,容易出现风险,进而导致了小型企业贷款时的较高利率。

按照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分类,7.04%的企业主要考虑被融资企业的还款能力,4.93%的企业主要考虑被融资企业的行业风险,14.79%的企业主要考虑被融资企业的管理能力,9.86%的企业主要考虑被融资企业的财务报表,17.61%的企业主要考虑被融资企业的信用度,4.93%的企业主要考虑被融资企业的政府政策支持,10.56%的企业主要考虑被融资企业的经营数据是否完善,10.56%的企业主要考虑被融资企业的核心企业信用,8.45%的企业主要考虑被融资企业的担保物控制,4.93%的企业主要考虑被融资企业的是否有第三方兜底,6.34%的企业主要考虑被融资企业的回购处置(如图10所示)。

调研结果显示,被融资企业的信用度仍然是企业信贷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被融资企业的管理能力也被视为影响融资的重要因素,管理的本质就是追求效率,但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明显,经营管理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超过10%的企业认为被融资企业的核心信用是融资时要考虑的因素。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通过赊账销售已经成为最广泛的支付付款条件,同时导致了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是应收账款占用了大量的企业资金; 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小,资信状况达不到银行要求,又缺乏足额的财产抵押和担保支持,很难从银行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再生产难以为继。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核心企业作为债务人为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信用背书时,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的信息交换中心、物流中心、结算中心,能较为充分的掌握被融资企业的相关交易信息,通过将这些信息提供给资金提供方,能有效降低资金提供方的信息获取成本,减弱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同时,核心企业通过为被融资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承诺回购质押物以及承诺到期付款等方式参与了整个融资过程,降低了资金提供方资金借出风险。

10.png


图10 被调研企业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分类

按照线下风控模式的数字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否发生过逾预期及不良贷款比率分类,37.93%的企业不良贷款比率为0.5%以下,10.34%的企业不良贷款比率为0.5-1%,3.45%的企业不良贷款比率为1%-3%,6.90%的企业不良贷款比率为4%-5%,41.38%企业的被服务企业未发生过逾期(如图11所示)。


11.png

图11 被调研企业线下风控模式的数字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否发生过逾预期及不良贷款比率分类

按照线上风控模式的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不良率与线下风控模式的对比情况分类,3.45%的被调研企业认为线上风控较线下风控风险更大,48.28%的被调研企业认为线上风控较线下风控风险持平,48.28%的被调研企业认为线上风控较线下风控风险降低(如图12所示)。

调研结果表明,超过95%的企业认为,传统的线下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不好控制,相较于线下供应链金融模式,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在业务风险控制和提升业务效率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有效解决风险控制中最为关键的供应链上下游客户身份识别、供应链“三流”数据监控、核心企业交易确权、贸易背景核查和抵质押物管理等问题。


12.png

图12 线上风控模式的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不良率与线下风控模式的对比情况分类

按照供应链金融风控模型中,对企业进行分析和运营时采用的数据源分类, 24.14%的被调研企业采用税务数据进行风控,3.45%的被调研企业采用社交数据进行风控,3.45%的被调研企业采用工商诉讼和反欺诈数据进行风控,10.34%的被调研企业采用物流数据进行风控,27.59%的被调研企业采用营业数据进行风控,31.03%的被调研企业采用订单数据进行风控(如图13所示)。

13.png


图13 被调研企业进行风控数据来源分类

本调研发现79.3%的企业对第三方数据进行安全评估,而20.6%的企业直接运用第三方数据并未对其进行安全评估。65.5%的企业建立了数字化风险管理平台,34.5%的企业并未建立数字化风险管理平台。

按照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技术来源分类,19.23%的企业技术来源于采购专业技术服务企业,38.46%的企业技术来源于自行研发立项,7.69%的企业技术来源于高校、科研院所,11.54%的企业技术来源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5.77%的企业技术来源于联盟组织,15.38%的企业技术来源于第三方专门机构(如图14所示)。

调研结果显示,超过38%的企业数字化技术来源于自行研发立项,依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技术的企业仅为11.54%,表明企业数字化仍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上下游企业间未形成协同合作的局面。不足8%的企业数字化技术来源于高校、科研院所,表明企业、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还未成熟,相关供应链金融科技商业转化仍待提升。


14.png

图14 被调研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技术来源分类

2.被调研企业服务企业情况

按照2021年服务的融资企业数量情况分类,服务数量为50家以内的企业占比41.38%,服务数量为50-100家的企业占比20.69%,服务数量为100-200家的企业占比6.90%,服务数量为200家以上的企业占比31.03%(如图15所示),供应链金融服务市场集约化仍待提升。


15.png

图15 被调研企业2021年服务的融资企业数量情况分类

按照2021年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服务客户数量与上一年对比情况分类,服务企业数量增长20%以上的企业占比为34.48%,服务企业数量增长10-20%的企业占比为17.24%,服务企业数量增长10%以内的企业占比为17.24%,服务企业数量基本持平的企业占比为27.59%,服务企业数量减少20%-30%的企业占比为3.45%(如图16所示)。


16.png

图16 被调研企业2021年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服务客户数量变化情况

按照被服务企业所属行业分类,被服务的物流行业企业占比为22.67%,被服务的零售业企业占比为17.33%,被服务的农业企业占比为14.67%,被服务的石油化工企业占比为10.67%,被服务的汽车及配件企业占比为9.33%,被服务的餐饮行业企业占比为8.00%,被服务的医药企业占比为8.00%,被服务的家用电器企业占比为2.67%,还有被服务企业属于房地产业、批发业、建筑业等(如图17所示)。


17.png

图17 被调研服务企业所属行业情况

三、数字化升级情况

按照2021年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资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比情况分类,投入5%以内的企业占比为44.83%,投入5-10%的企业占比为20.69%,投入10-15%的企业占比为17.24%,投入15-20%的企业占比为6.90%,投入20%以上的企业占比为10.34%(如图18所示)。

18.png


图18 企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投资情况

按照当前,企业内部各管控环节信息化建设情况分类,51.72%的企业每个流程的监控分工明确并相互连通,37.93%的企业部分流程的监控分工明确并相互连通,10.34%的企业流程之间的监控分工明确但相互不连通(如图19所示)。调研结果可见,企业内部各环节的信息协同联通初步实现,但信息互联共享和全流程信息安全管控仍待进一步强化。

19.png


图19 企业内部各管控环节信息化建设情况

调研数据发现,65.5%的企业搭建相关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而34.5%的企业未搭建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按照企业采用的数字化技术与设备情况分类,18.87%使用了EOS系统(电子自动订货系统),11.32%使用了条形码技术,7.55%使用了ASS(自动分拣系统),18.87%使用了EDI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28.30%使用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GIS(地理信息系统),11.32%使用了RFID(射频识别),还有企业使用了数字化视频监管系统、大宗交易管理系统、供应链服务平台、数字化WMS管理等信息化技术和平台(如图20所示)。

20.png


图20企业采用的数字化技术与设备情况

按照企业风控使用数据情况分类,17.58%的企业使用了位置监控数据,21.98%的企业使用了实时监控数据,18.68%的企业使用了存货重量数据,7.69%的企业使用了存货数量数据,7.69%的企业使用了陌生闯入数据,7.69%的企业使用了出入库信息数据,还有企业使用了货物线路数据等(如图21所示)。

21.png


图21 企业风控使用数据情况分类

按照企业贷前、贷中、贷后采用的数字技术情况分类,贷前采用大数据技术的企业占比为13.8%,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占比为6.9%,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占比为34.5%,采用物联网技术的企业占比为27.6%,采用云计算技术的企业占比为17.24%;贷中采用大数据技术的企业占比为31.0%,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占比为17.2%,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占比为6.9%,采用物联网技术的企业占比为37.9%,采用云计算技术的企业占比为6.90%;贷后采用大数据技术的企业占比为41.4%,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占比为13.8%,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占比为6.9%,采用物联网技术的企业占比为13.8%,采用云计算技术的企业占比为24.14%(如图22所示)。

调研数据表明,在贷前企业使用最多的技术是人工智能(34.5%),在实际应用中,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融合使用能巩固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并提供一个开放式的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核心企业注入其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及物流的信息数据整合,能对上下游企业进行全方位分析并真实反映被融资企业的运营及信用情况,打造专有的大数据风险控制模型,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审核核心企业的资质和评估被融资企业的还款能力,从而提高放款融资的速度并达到供应链体系内的风险平衡,进而降低企业贷前风险。未来更可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层分析,并加载传感器等物联网进一步丰富动态数据湖,定期自动更新客户画像,主动给优质客户提升授信额度。

在贷中企业使用最多的技术是物联网(37.9%),物联网在贷中控制风险上优势明显。在贷中,物联网可以提高供应链金融各方交易的透明度,通过传感技术、导航技术、定位技术等方式,在仓储和货运环节来控制交易过程,提高终端交易的真实性。物联网平台与资金端结合以后,通过物联网平台可以提供产业上下游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真实交易数据,并确保了资金的回笼,形成了封闭的运行。通过物联网平台,打通资金融通、资源需求,打造一个交易数据的平台、物流服务的平台、库存服务的平台,实现现代物流与现在信息系统的高度融合,形成了整个产业链的真实交易数据和信息共享,进而有效控制企业贷中风险。

在贷后企业使用最多的技术是大数据(41.4%),在贷后大数据能整合内外相关信息并运用政府有关部门联网核查系统,加强对小微企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的监控,防范企业利用“无间贷”隐瞒真实经营状况、改变贷款用途等问题。进一步在贷后能探索小微评分卡技术与大数据评判技术,在小型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内嵌不良信用企业名单核查机制,加强小型企业风险信息管理,动态调整“无间贷”准入名单,夯实小型企业金融风险贷后防线。


22.png

图22 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使用技术分类情况

按照企业行业产业上下游企业自身信息化水平情况分类,6.90%的企业上下游企业信息化水平高,20.69%的企业上下游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 51.72%的企业上下游企业信息化水平一般,13.79%的企业上下游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6.90%的企业上下游企业信息化水平低(如图23所示)。


23.png

图23 企业行业产业上下游企业自身信息化水平情况分类

四、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发展的问题、挑战

按照企业对2022年企业供应链金融经营效益的总体预期分类,20.69%认为2022年企业供应链金融将大幅增长(20%以上),44.83%认为2022年企业供应链金融将小幅增长(5-20%),31.03%认为2022年企业供应链金融将大体持平,3.45%认为2022年企业供应链金融将小幅亏损(5-20%)(如图24所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国际贸易摩擦形势下,行业企业整体趋于谨慎乐观。

24.png


图24 企业对2022年供应链金融经营效益的总体预期情况分类

按照制约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困难分类,20.00%制约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困难是企业投入资金不足,21.67%制约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困难是企业人才短缺,23.33%制约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困难是企业金融科技融合运用不足,23.33%制约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困难是企业产业数字化水平偏低,8.33%制约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困难是企业监管政策法律不健全,还有部分企业认为再融资和银行认同水平低下,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因素,也是制约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困难的因素(如图25所示)。

25.png


图25 制约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困难分类

按照当前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专业人才员工缺口情况分类,51.72%的企业认为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专业人才有一些缺口,31.03%的企业认为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专业人才缺口很大,17.24%的企业认为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专业人才基本没有缺口。综合可见目前行业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人才不足,是影响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制约因素。(如图26所示)。


26.png

图26 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专业人才员工缺口情况分类

本调研对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专业人才缺口类型进行了调研,据调研数据显示,企业希望补充的人才可分为三类:一是技术型人才,包括掌握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人才;二是金融领域人才,包括能灵活掌握财务管理的人才,熟悉金融业务可开拓市场的人才,熟悉大数据产品等的人才;三是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

对监管层面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加快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发展,被调研企业中18.18%希望政府能建立统一公共信息平台,,13.22%希望政府能建立技术实施标准,14.05%希望政府能建立设置各类数据的开放共享规则,11.57%希望政府能举办供应链金融专项培训,加强政策宣讲和业务辅导,9.09%认为政府金融科技融合运用不足,4.13%认为政府监管政策法规不健全,4.13%希望政府能提供就业稳岗补(如图27所示)。

27.png


图27 企业希望政府采取哪些措施加快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发展情况分类

五、数字化发展概貌及政策建议

综合本次调研可见,2021年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发展概貌如下:

1.  疫情加速数字化服务。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线下交易和金融服务,同时供应链服务加速数字化发展。传统商业银行加速运开展线上化、移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探索场景化综合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产业链供应链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链条提供金融赋能。

2.数字化发展已成主流。自2017年后超过50%的企业开始探索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超过60%的企业能保持盈利,约27%的企业能营收持平;约90%的企业不良贷款比率能控制在0.5%以下,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能有效控制企业风险;超过85%的企业服务客户数量保持增长态势,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蓬勃发展。

3.数字化升级领域拓宽。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领域在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细分市场供应链金融开展数字化升级。农业与养殖、制造业进口贸易与跨境、货运、仓储等各类物流服务,大宗商品、汽车、医疗与医疗器械、基建与地产、家电业等众多领域均涉猎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数字化。

   4.科技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数字化供应链金融能满足被融资企业单笔融资金额数量少,融资周期短,融资周转速度快的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不仅能有效降低资金提供方的资金风险,并且能够对被融资企业实现闭环管理。

5.供应链融资模式更丰富。保理融资(17.39%)、票据融资(15.22%)、存货质押融资(13.04%),是企业最常用的三种融资模式,这三种融资模式的共有特点就是业务门槛较低、业务风险较小。

   6.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超过65%的企业为大型企业提供的融资利率低于7%,这表明大型企业仍然是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受益者”。相比于大型企业,小型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不容乐观,超40%的企业为小型企业提供10%以上的融资利率。

   7.数字化科技创新来源多。超过38%的企业数字化技术来源于自行研发立项,依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技术的企业仅为11.54%,表明企业数字化仍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上下游企业间未形成协同合作的局面。不足8%的企业数字化技术来源于高校、科研院所,表明企业、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还未成熟。

   8.贷前风控手段得到提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运用,能对上下游企业进行全方位分析并真实反映被融资企业的运营及信用情况,打造专有的大数据风险控制模型,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审核核心企业的资质和评估被融资企业的还款能力,从而提高放款融资的速度并达到供应链体系内的风险平衡,进而降低企业贷前风险。

   9.贷中科技赋能监管强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得综合应用,可以提高供应链金融各方交易的透明度,通过传感技术、导航技术、定位技术等方式,在仓储和货运环节来控制交易过程,提高终端交易的真实性,进而有效控制企业贷中风险。

10.贷后动态风险防控增强。大数据通过整合内外相关信息并运用政府有关部门联网核查系统,加强对小微企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的监控,防范企业利用“无间贷”隐瞒真实经营状况、改变贷款用途等问题,动态调整“无间贷”准入名单,夯实小型企业金融风险贷后防线。

11.复合型专业人才缺口大。超过20%的企业认为人才缺乏是制约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发展的因素,超过80%的企业认为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人才缺口较大,其中会技术、供应链金融的复合型人才缺口最大,供应链人才危机逐渐凸显。

基于本次调研及行业问题,当前阶段在推进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方面,还需要强化如下工作。

1.推进供应链数据互联共享。夯实供应链金融数字化信息共享

的底层支撑,加强央行、商务、发改、工信、交通、网信办、银保监会等多部门参与的产业供应链数据共享机制,深入推进供应链数据采集、流通和应用等规范化发展,强化全链路、全口径的数据共享。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共同构建供应链数据平台,推进相关数据全链路穿透。

2.加强供应链金融协同共治。大力推进央行、司法、公安、网信办、发改、商务、工信、银保监会等跨部门参与的供应链金融协同治理体系,强化供应链数字流通及信息共享共用的底层法规建设,推进跨部门协同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

3.搭建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推进政府搭建标准统一、安全可控的公共信息平台,强化产业互联网、行业信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切实保障企业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降低企业的信息获取成本。。

4.强化科技升级风控体系。积极推进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在供应链金融贷前、待中、贷后全流程的应用,强化科技赋能风控体系。完善数字债权凭证,积极推进互联网票据融资,助力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风险可控。引导企业强化科技研发,不断推进相关数字供应链金融技术及设备、设施的完善。

5.强化金融科技产学研协同。鼓励领先企业与院校、智库等联合共建供应链金融科创中心,强化区块链、物联网、5G终端、人工智能等领域科技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和行业应用推广。

6.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标准。强化相关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电子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以标准推进企业间的有效数据交换,提升流通链条协同效率。统筹推进供应链物流领域的面单、运单、仓单、提单等流通衔接单证的电子化、标准化。

7.完善数字金融人才体系。强化供应链金融基础理论研究和教育、培训,建立一批供应链金融教学示范基地。以工学交替、双元制、半工半读、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培养供应链金融科技人才,提升传统企业人才素质。强化国际供应链金融人才交流及海外实践,培养和吸引具备高尚职业道德、较高人文素养、通晓数字科技和国际法规标准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雪晴  曾彧)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