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 物流 >
国务院稳外贸新政出炉!跨周期调节首次推物流和供应链金融工具
来源:掌链    作者: 杨逸佳 阅读:3169 日期:2022-01-12

1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奠定了2022年外贸工作的基调。文件围绕外贸跨周期调节从四个方面提出15项措施,力争实现“全力保持外贸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力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全力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三大目标。

该《意见》的提出引发各方讨论,掌链“物流强国策”栏目多次解读物流与供应链政策,这次也从物流与供应链的视角进行解读。

一、外贸发展直面三座大山

2021年12月30日,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介绍,2021年1-11月,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5.4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1.3%,从全年来看,预计202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有望达到6万亿美元,增长超过20%。与上一年相比,进出口增量约1.3万亿美元,相当于过去十年增量的总和,实现了量稳质升的目标。

如此成绩在2022年还能否续写?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拜登政府签署了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美中供应链撕裂加剧;新年伊始,美国日增新冠肺炎病例首次冲破百万级关口,全球航空运输多地线路熔断。可以预见,2022年稳外贸形势或将面临前未有的挑战。

这或是国务院不得不动用跨周期调节手段的原因。而在跨周期调节工具箱里,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业这次成为被重用的利器。但对中国外贸企业及相关供应链服务企业来说,自身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微信图片_20220112195635.jpg

(1)海运难运费高

2021年以来,随着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同时,持续飙升的还有海运价格。上海航运交易所公布的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显示,2021年9月1日,代表结算价格的中国出口集装箱指数报收3079.04点,相比2020年最低点834点暴涨269%,创造出历史新高。由于疫情的持续,即使高运价仍存在一舱难求、一箱难求,港口拥堵、船舶延期等普遍。

1月8日,据媒体报道,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出台新政策,鼓励货主和托运人对集装箱班轮公司提起诉讼,这或加剧货主与船公司矛盾。2021年,美国FMC已受理中远海运、地中海航运因“不履行运送服务合约,迫使货主不得不接受暴涨的即期费率"的起诉案。以及中远海运、地中海航运、达飞、长荣等收取“不合理滞箱费”的起诉案!

(2)原材料及能源涨价

2021年,国际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为例,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顺着供应链条传导到中下游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中。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原材料价格上涨是2021年企业最大压力来源:30.68%的企业表示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下游订单减少,12.45%企业表示放弃在手订单或不敢接单。

2021年国际油价创12年来最大涨幅。据央视财经报道。2021年纽约油价一年涨幅超过55%,创下12年来最大年度涨幅。能源价格不只是影响到物流,也通过供应链传导影响到外贸生产企业。

(3)用工难用工贵

近年来,外贸企业一直存在招工难和用工贵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外贸企业来说,招工难主要体现在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人,而不是招不到人。而符合条件的工人对应的用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这部分增加的成本,最终需要企业来承担。同样,中国在船员、公路货运等领域的用工紧张和用工荒也凸显出来。

跨周期调节是中央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经济形势的深刻认识所形成的应对策略,不仅要对稳外贸工作早安排早部署,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同时不断增强外贸发展动能,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

二、《意见》:物流与供应链三大重点任务

着眼2022年的现实困难和挑战,国务院发布《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外贸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因素增多,外贸运行基础并不牢固。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扩大开放,做好跨周期调节,助企纾困特别是扶持中小微外贸企业,努力保订单、稳预期,促进外贸平稳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112195639.jpg

任务一:推进海外仓高质量发展。《意见》要求“积极利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等,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促进海外仓高质量发展。鼓励具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的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等建设和使用海外仓的金融支持。”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海外仓是跨境电商重要的境外节点,是新型的外贸基础设施,也是带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落实单位:各地方人民政府,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外汇局、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掌链点评:海外仓建设获鼓励,可以推动外贸企业、物流企业共同参与海外仓建设。一方面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另一方面,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发展遇上国外疫情持续蔓延,海外仓作为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需求骤增。据商务部统计,到2021年中国海外仓的数量已超过2000个,总面积超1600万平方米。中国海外仓建设步伐快速推进。海外仓建设将为中国国际物流与供应链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任务二:缓解国际物流压力。《意见》要求,“鼓励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签订长期协议。引导各地方、进出口商协会组织中小微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进行直客对接。支持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利用普惠性金融政策,向符合条件的小微外贸企业提供物流方面的普惠性金融支持。持续加强国际海运领域监管,依法打击违法违规收费、哄抬运价等行为。依法依规调查涉嫌垄断行为。在多双边场合呼吁共同畅通国际物流。完善日常监测和应急调度机制,增强港口间协同配合。”

落实单位:各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人民银行、银保监会

掌链点评:从加强国际合作、厚植产业基础、培育外贸主体、优化贸易环境四个方面入手,推动落实以上六项政策措施。可以推动国际海运物流畅通;推动外贸供应链柔性升级,提升贸易效率;拓展贸易渠道,完善供应链网络;保障外贸主体生存发展,进而稳市场、稳就业,稳住产业链和供应链。

任务三:加大外贸企业资金链支持力度。《意见》要求,“抓实抓好外贸信贷投放。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作用,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展产品服务创新,按照市场化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大型骨干外贸企业向金融机构共享信息,加强合作,推动大型骨干外贸企业为上下游企业增信,在真实交易的背景下,引导金融机构向大型骨干外贸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

落实单位: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掌链点评:当前,运价、原材料、汇率包括用工等方面的成本快速上涨,加大信贷支持,精准对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可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中小企业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根据外贸企业需求不断产品创新,有助于找到新的利润增长源,丰富金融产品结构。

三、《意见》:外贸供应链金融四大风向

风向一:海外仓+金融。鼓励具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的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等建设和使用海外仓的金融支持。

掌链点评:结合海外仓建设和使用,创新金融产品,对于具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的金融机构来说,将是一大风向。与此同时,外贸企业也可以凭借在海外仓存储的历史数据获取高效、及时的资金助力,让更多紧跟发展节奏的外贸企业在海外仓的风口红利中能够有所收获。

风向二:小微企业物流服务+普惠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利用普惠性金融政策,向符合条件的小微外贸企业提供物流方面的普惠性金融支持。

掌链点评:小微外贸企业将成受益者。2021年我国外贸保持较快增长,但在高增长的背后,许多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存在“有单不敢接”“增收不增利”现象。金融服务对于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企业的运转注入资金活水,推动企业高效运转。同时,推动中小微企业的物流业务发展,也能有效缓解国际物流压力。

风向三:再贷款+保单融资。鼓励引导银行机构结合外贸企业需求创新保单融资等产品,重点缓解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再贷款+保单融资”等方式向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掌链点评:实现低成本资金精准直达外贸企业。以往由于缺少抵质押资产,大多数外贸企业基本不能获得银行贷款,如今不仅能获得贷款,利率还比较低。这种模式较好发挥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叠加效应,一方面,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了;另一方面,有了信用保险的加持,银行也减缓了贷后管理的风险。

风向四:大型骨干外贸企业+供应链金融。鼓励大型骨干外贸企业向金融机构共享信息,加强合作,推动大型骨干外贸企业为上下游企业增信,在真实交易的背景下,引导金融机构向大型骨干外贸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

掌链点评:背靠大型骨干外贸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在风险控制、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根据“长尾理论”,未来金融机构利润的增长点往往集中在之前被忽视的长尾市场。大型骨干外贸企业背后有众多的中小企业,如果能依托大型骨干外贸企业迅速抢占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金融市场,延伸业务触角,这对金融机构扩大市场份额具有重大意义。

微信图片_20220112195520.png

底图.jpg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