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部门了解到,今年1至10月,阿拉山口口岸共发运了173列
国际货运班列,货运量达7.26万吨。
近年来,新疆发挥地缘优势,整合资源、补齐短板,分享
国际货运班列“利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物流短板制约对外贸易
近年来,国际货运班列逐步升温,已有“渝新欧”、“汉新欧”、“蓉新欧”、“郑新欧”、“合新欧”、“义新欧”等6趟国际货运班列先后开行,货运量不断增加。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至今,阿拉山口共发运国际货运班列318列,货运量总计9.91万吨。
原因何在?
“国际货运班列只在阿拉山口短暂停留。因为国际货运班列为‘五定’班列,即定点(起点、终点)、定运行路线、定运行时间、定运输内容和定运输价格。即使货源不足也会按时发车,甚至会拉运空集装箱出境。”阿拉山口市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河新分析说,班列虽带动了阿拉山口货代公司、运输企业发展,提升了口岸知名度,但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相比阿拉山口铁路口岸每年1600万吨—1800万吨的过货量,
国际货运班列出口货运量不足10万吨,所占比重不大。”李河新坦言:“由于每个集装箱运价在1.2万美元左右,即使有政府补贴,班列运费也较高,只有出口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才划算,而新疆本地企业目前还无法生产这类产品。”
物流配送不到位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人介绍,班列途经的乌鲁木齐等地还缺乏高层次的物流及信息服务配送平台,达不到相关企业的配送要求,没有货源补充,列车自然不会在乌鲁木齐停留。
政府整合运力 企业做好货源功课
为此,新疆已在积极努力。阿拉山口口岸开辟了国际货物班列通关“绿色通道”,班列从阿拉山口通关只需三四个小时。
阿拉山口市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在口岸设立国际货运班列的铁路编组站,提高企业组织新疆货源“上车”的积极性。
乌鲁木齐则围绕正打造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中心,挖掘国际货运班列发展潜力。投资13亿多元的乌鲁木齐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将于明年开建,预计2017年建成使用,将使当地铁路运输部门具备较强的物资分拨能力和集装箱发运能力。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等地也聚集了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新疆本地产品有望“搭车”。
面对
国际货运班列返程货物相对较少的问题,相关企业正在做“功课”,开始从欧洲组织返程货源,挖掘线路增值潜力。“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依托阿拉山口口岸已具备的整车进口资质,从欧洲进口了一批整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内地省份参与有可能引发的同质化竞争,新疆将着重整合运力资源,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