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铁总的话题与思考越来越多,并且在行业内掀起了强大的冲击!引来了众多的探讨与争议,一说到铁路运输,很多人就会想起以前的那个傲慢的铁老大,掌握着资源高盛气凌人的,并且封闭的王国体系,但是铁路的优质资源却是很多企业向往和期待放开的,从计划经济的调拨到市场经济的完全市场化,铁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开始慢慢的接近地气,从放开行包专列,到租赁给中国承包铁路的富奎集团再到大润发再到远成,再到各地大小的行包专列,铁路也尝试着不同的模式,但是在以往的尝试中,基本都是以出租资源为主,没什么新意,但是从今年开始铁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是电商专列,再到零担专列,再到高铁快递,铁总已经不在甘心只做一个出租工具的提供商,开始进入市场进行真枪实弹的比拼!
从运输的角度看,铁总的优势资源比较明显,运输工具稳定、不受过路过桥、限重计费、天气等影响,时效稳定并且可控性非常强,管理优势明显,并且拥有绝对的优先权和成本优势,反过来看公路运输,公路运输在铁总沉睡的那些年,一直在勤奋的耕耘,经过几十年的打拼,目前各自的格局已经固定,并且在客户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和习惯养成,公路运输一直完全市场化,一直经受着市场变化的考验,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在行业内已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铁路一直是国家大宗货物的主体运输商,从事着煤、木材、钢材等国家大型的货物运输;而公路运输恰恰相反,承载着更多小生意人、手工作坊的梦想,凭借机动、灵活、成本与服务的出色表现,目前公路运输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在使用时的优先考虑对象,其次才是铁路,如无客户的特殊要求一般选择铁路还是比较少。
铁总快递一经推出,惊艳四座,想从顺丰与三通一达和分散在各地的快递手中想抢快递的份额,想从中切一块蛋糕,铁总这次真的准备好了吗?快递格局不像公路那么分散,目前在国内快递行业中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想在从中分出一份,竞争真的就那么容易吗!快递与公路运输格局完全不同,公路运输的第一与第二第三的份额差距与快递相比相差甚远,前进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更多的会是不断的出现反复,出现火拼!
物流江湖谁能笑到最后!看刀光剑影!铁总会不会从震惊到吃惊到最后就习以为常了哪?是什么开始驱使铁总转变,又是什么优势让公路运输开始警觉,究竟竞争靠什么!
一、拼服务
1、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爱理不理的铁老大真的能在这次变革中完成服务的转变吗?是不是需要改变的过程,是不是还是那种换汤不换药的变换而已,拭目以待!
2、服务的覆盖能全部与公路同步吗?铁总的服务网点依托主体是火车站还是分散在各地的售票中心,服务的便捷性能体现出来吗?
3、交付的服务能与市场完全保持一致吗?一站式还是分拨式,各点的衔接完全一致吗?能提供稳定的交付时效体现吗?
4、揽货、集货、派送、一公里所有的环节准备好了吗?模式竞争力是否有可操作性?能完成机动、灵活的操作?能在最后一公里的派送上超越目前的公路模式吗?
5、 服务事故应急的处理、索赔、火车装卸质量等一些列的服务问题做好解决的准备了吗?
6、 门到门、点到点、上楼、卸货上架铁总能接受的了市场化运作吗?真的能接受客户的挑战吗?
7、 派送总,最简单的等待服务,而且是排队等待,作为曾经的铁老大可以吗?能接受这种公路都习以为常的运作吗?
二、拼价格
1、铁路的价格优势体现在干线运输的工具上,以目前出租的专列来看,干线运输价格竞争力非常强,但是只限于干线运输,不含装卸车成本,目前租专列的不论快递还是公路运输企业都是自己装卸,目的就是看中了干线运输,但是对于装卸质量不敢恭维!
2、铁总的客户,基本都是以大宗货物为主,所以对于价格的敏感度非常高,反过来进军公路零担,进军快递行业,所有的收货都是涵盖了揽货到派送的,不再只是一段一段的费用时,所推出的市场价格是否有竞争力?干线优势的价格成本能与零担客户共享吗?
三、拼专业系统化
1、铁总在零担运输上、在快递运输上是不是需要依托中铁共同完成,所有的操作环节的专业化真的准备好了吗?如装卸车,多年的顽疾能在一夜之间就好了吗?
2、铁总在信息化、系统化做好与客户对接的准备了吗?能虚心的接受吗?
3、铁总的整个运输环节的透明化做好准备了吗?
四、拼一体化、全盘化
1、各自为政还是相互合作,两端的管理、人员、车辆、体系能完全的一体化?曾经的国有体系能顺利的转变吗?
2、市场化的管理、市场化的绩效、市场化的运作机制,真的做好了吗?切面发反复无常,伤己伤市场伤客户!
3、各铁路局各地方大吏能全盘化吗?一致性高吗?能多久?成本利益怎么共享?怎么分摊?
五、拼???
1、拼烧钱,估计是这是谁都不愿意干的事了,公路已经经历的太多了!烧钱组网,完成一体化、网络化!
2、拼口碑,给点时间,给点耐心,等铁总改变?
3、拼想法,拼创新,公路更快更准!
4、拼思维还是拼实际,估计您是懂的!
5、拼实操,拼勤奋、拼孜孜不倦,拼能力,这是需要一点一点做起,不是一夜之间就能见了起来!
6、国有企业那固有的模式,想的多,干的时候纠结,裙带关系、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能避免吗?能在多长时间内改变!
7、……
纵观铁路与公路模式,各有优势,各有千秋,各自特长明显,多年一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大道朝天各走一边,而今开始近身拼刺刀,需要的不仅是勇气,不仅是动听的语言,更多的是实干,真家伙比试!鹿死谁手还要拭目以待!相信未来,或许公路铁路能够完成一次美丽的联姻,发挥各自优势,各尽所需,一定能完成一个趋势化的变革!
基因的不同,估计合作的路径会充满荆棘和挑战,估计能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也要经历后才能显现!而今是要深耕,做好自己该做的,以一颗平常心、一颗忘战必危的思维迎接挑战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