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对动车组冠名权“开闸”,列车冠名热潮袭来。记者昨获悉,武汉铁路局动车组冠名方案细则已出炉,开放武汉局管内“G”、“D”和“C”字头动车组列车以及普速列车冠名权。
在动车里做广告,其实算不上是什么新消息。枕巾,展牌,桌贴之类的老三样宣传方式早就在各种车辆里随处可见了,但是开放动车组的冠名权,却成为了大家伙热议的话题。开放动车冠名权,其实也是企业利用动车影响力推广自身的一种方式,但为什么会让大家的反响如此强烈呢?
笔者看来,一方面是群众对“铁老大”爱之深,责之切。铁路作为国民运输的主要方式,其积极影响力与公益性的属性早已深入人心,铁路部门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目光。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大家对铁路部门的市场化改革是非常关注的:究竟市场化后会不会调高票价影响人民的生活?市场化后究竟能不能较以前有更好的服务质量?这些都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其实出售冠名权是一种合理开发企业本身资源的行为。在冠名权这条路上,铁路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连奥运场馆鸟巢也有将包厢冠名权承包出去的做法。这一点上来说,老百姓考虑的应该不是对冠名权不满意,而是担心出售冠名权后铁路部门会不会因为荷包鼓了就放松了对乘客的服务态度。
这一方面,铁路总公司不妨学习下我们的邻居日本。日本是一个铁道大国,日本的铁路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标志融入了日本人的生活中。日本在很多地区都有非常有特色专门列车。在日本很多列车也有自己特别的名字,而与特别的名字对应的还有各式各样的特色服务,就连车上的盒饭都各有特点。企业在为动车冠名的同时,也不妨将自己的产品和动车运输结合起来进行推广,甚至可以匀出一部分经费赠送乘客一份小礼品之类的,让每一位乘客都能切实的体会到企业的优点。这样的推广方式,应该较原来的那种“全覆盖轰炸”效果要好得多。
动车开放冠名权引起大家的关注,很明显的说明了动车运输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动车上冠名投放广告,市场潜力巨大。小算一笔账:8节车厢一天一个来回满座至少1200人,跑一年就是43万人。这样庞大的市场,希望铁道部门在其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巨大的商机,更希望能够通过着巨大的商机里获利带来更安全的运输条件和更高的服务质量,从而保证老百姓真正的从中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