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铁路总公司考察时,为备受关注的铁路改革定调。他说,投融资体制改革是铁路改革的关键,要以此为突破口,探索如何更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而依靠国家单打独斗和行政方式推进的铁路投资方式,已经非改不可了。
下半年,理应是铁路施工旺季的开始,但是近期新开工的项目并不多。有资料显示,现在铁路64个新开工项目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只有17个,目前铁路完成投资不到3000亿元,离完成全年8000亿的投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对铁路改革来说可能是措不及防的,众多利好的铁路土地开放性政策也好,抑或国家领导人给中国装备的倾情代言,似乎也没能完美解决铁路融资的问题。这就是总理为什么会强调,要拿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和竞争性业务,吸引民间资本共同参与,通过创新融资方式、丰富多元投资主体,为铁路发展注入新动力。
可见,融资的过程关键还是一个相互信任的过程。铁路自身在革新过程中层出不穷的种种举措还历历在目,但如何在保证自身公益性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的市场化核心竞争力,这已经成了常态化的问题。铁路自身如何做到改革举措深入人心,变革之处家喻户晓,如何才能获得社会的点赞,关键还在服务。
其实,在投融资改革推进的同时,铁路行业内部的继续改革丝毫不曾放松,而铁路改革的服务更是在其中融会贯通。
在市场竞争和融资压力的倒逼下,中铁总在货物方面的改革继续加强。一方面是继续改善服务,争取物流市场,如多条零担货运直达的复苏,随着一批新的跨局零担捷运开行,覆盖范围全面扩大,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将得到提升,物流成本大大压缩,对企业发展是一大利好。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强化价格改革,和市场挂钩。据上半年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明确新建的准池铁路开通运营后,货物运价实行市场调节,由铁路运输企业与用户、投资方协商确定具体运价水平。进一步保证了货运价格的透明和货主自己选择的权利。
另外,近日中铁总取消铁路运输立户管理,通过检查梳理受理环节的问题,消除不合理的限制,避免以立户管理限制货运受理。而货运受理方式的转变,是全路进一步深化落实货运组织改革各项措施的表现,对于扩大零散‘白货’受理、提高装车上量具有积极意义。可以说,本是铁路货运向市场化改革迈进的“大事”,中铁总的处理却相对低调。
可见,自去年撤销铁道部组建铁路总公司以来,铁路行业的政企分开已经得到实质性的推进,但是铁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是不变的,铁总已经放下了“铁老大”的架子,识得了从社会中来,到服务社会中去的感恩之心,用优质的服务真正为铁路改革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