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 金融 >
中药材供应链金融发展困惑及前景
来源:搜狐    作者: 阅读:288 日期:2017-04-18
  行业问题:

  中药材大宗交易账期问题由来已久,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半年一年,账期交易给供应商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

  供应链金融在大宗商品行业已经发展多年,业务模式较为成熟。将供应链金融融入到中药材行业,是解决中药材行业资金压力问题的有效方法。

  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主要包括存货类融资、预付款类融资和应收账款类融资三种模式,中药材行业因为买方市场等现实原因,主要适合的模式有存货类融资和应收账款类融资。存货类融资,我们通常叫中药材质押,目前在各地广泛开展。应收账款类融资,在中药材行业适用的保理模式,目前开展较少。

  那么,中药材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如何,究竟存在哪些困惑?未来发展前景怎么样呢?(微信公众号:药材帮)

  一、存货类融资

  1、市场发展散乱

  2014年下半年,中药材质押业务快速发展,当时在亳州主要有永刚、芍花堂、九州通、古井贡等公司,在玉林、成都、陇西等中药材专业市场、产地,也多由本地企业开展中药材质押业务。经过近三年发展,中药材行业质押服务仍旧没有服务全国的机构,市场发展散乱的局面依旧没有改善。

  2、服务效率低

  中药材质押业务领域,目前还没有专业的大型金融服务公司,缺乏成熟的操作模式,没有合适的线上产品,同时因为中药材质量标准难以确定、价格波动快、中药材存储相对困难等问题,造成中药材质押业务风险更大,金融服务方在开展质押业务时更加谨慎,业务办理流程繁琐,服务效率低。

  3、用户资金成本高

  在中药材行业,厂家拖欠供应商货款是最常见现象,少则两到三个月,多则半年一年,供应商资金压力特别大。中药材质押业务虽经过三年快速发展,但目前质押利率仍在年化12%以上,对于药商来说,融资成本较高。

  二、应收账款类融资

  保理业务是常用的应收账款类融资模式。在中药材行业,以个人为主的供应商向企业为主的厂家供货,非常适合保理业务的特点。但是,保理业务在中药材行业并没有得到发展,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原因:

  1.目前大型专业金融服务公司对中药材行业的关注度还不够;

  2.企业采购时承诺的账期,到期后通常不能及时兑现,金融服务方风险高。

  中药材供应链金融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参与企业少,模式不成熟,服务效率低,资金成本高。但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正在逐年增长,到2020年,有望达到14.98万亿美元。

  2016年2月,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

  在《若干意见》中,提到了两点与供应链金融有关的内容。

  第一,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

  第二,探索推进产融对接融合。探索开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支持大企业设立产业创投基金,为产业链上下游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在2015-2016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中药材保护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法》等多项政策,中医药行业首次被提升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中药产业的发展进入高速时代。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