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输物流 > 海运 >
2012年访李绍德委员,航运寒冬仍在飘着雪,中海中远成一家
来源:第一物流网    作者: 阅读:685 日期:2016-03-07
  第一物流全媒体报道:

  2012年3月10日,全国“两会”现代物流报特派记者杨紫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海运集团董事长李绍德,就海运业问题做了专访。

李绍德委员:应扶植海运业发展

现代物流报特派记者 杨紫

  “海运行业目前仍处在‘寒冬’,整个行业短期内难以看到市场复苏的明显信号,大型海运企业的业务受到打击,经营面临亏损;中小企业更是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对全国政协委员、中海运集团董事长李绍德来说,金融危机带来的“阴影”依然难以散去。

  而作为一位海运界的政协委员,李绍德在2012年“两会”带来的提案,也与海运业目前的境况有直接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海运集团董事长李绍德

  “2011年,集装箱、油轮和干散货的运价指数分别比上前同期低了26%、11%和44%,干散货的运价甚至比2009年金融危机时还要低。同时,海运企业的主要支出成本——燃油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2011年的价格比2010年高出近40%,比2009年高出74%。”李绍德说,在这种市场态势下,海运企业普遍遭受到了很大影响;加之受金融危机影响,海运需求持续萎靡不振,运价大幅跳水。“受这种内外压力的双重挤压,很多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甚至还有不少企业濒临破产。”

  面对这种市场的困境,中海运在采取“内部挖潜”,尽力降低成本的同时,还采取了“走出去”的策略。李绍德介绍说,中海运在美国有一个集装箱码头,就一直运营得不错。同时,他说:“为了应对市场危机,中海运与很多客户在签署协议时,都是采用的价格联动机制——很多时候,我们的运价会根据市场燃油价格等因素,有一定的商讨余地,避免了太多的损失。”

  而进入2012年以后,不少行业的需求都出现回暖,市场形势有了好转。但这一迹象并没有出现在海运行业上。“海运企业经营环境更加严峻,尤其是BDI指数创出26年来的低点,而燃油价格却创出了历史新高。”李绍德说,如果任由这种势态蔓延,势必导致我国海运船队遭受严重损害,使我国在国际化进程中失去一个重要保证,因此应该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以解企业的燃眉之急。

  在此次递交两会的提案中,李绍德建议尽快出台海运业振兴规划。“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出台了钢铁、汽车、造船、物流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而海运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服务行业,无论是应对当前困难,还是着眼长期发展,都应尽快出台海运业振兴规划,明确认定海运业的战略地位,将促进海运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财税政策、货源保障、资本投入、行政管理、人力资源、技术进步等各方面,综合制定促进海运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同时,李绍德还建议加快《航运法》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提高船员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

(摘自现代物流报)

今日海运业发展如何?

  当年,李绍德委员提出的两条建言(上文加粗部分),今日海运业的扶持政策发展情况如何?现代物流报小编为您做了盘点。

  建言一:尽快出台海运业振兴规划,明确认定海运业的战略地位,将促进海运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财税政策、货源保障、资本投入、行政管理、人力资源、技术进步等各方面,综合制定促进海运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国务院七招力挺海运业发展

  海运业振兴规划千呼万唤始出来。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海运强国建设。这是我国第一次国家层面发布海运发展战略。

  该《意见》提出了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优化海运船队结构方面,建设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专业化船队;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经济高效船舶,积极发展原油、液化天然气、集装箱、滚装、特种运输船队,提高集装箱班轮运输国际竞争力;有序发展干散货运输船队和油轮经济,巩固干散货运输国际优势地位,培育区域油轮运输品牌。

  完善全球海运网络方面,优化港口和航线布局,积极参与国际海运事务及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扩大对外贸易合作;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推进深水航道和集疏运体系建设。

  推动海运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完善海运企业治理结构,加快兼并重组,促进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在做强做优海运主业的同时,适度开展多元化经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中资海运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有序发展中小海运企业。

  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方面,推动传统航运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交易、信息服务、设计咨询、科技研发、海事仲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建立市场化运作的海运发展基金。

  完善海运企业治理结构方面,《意见》指出,加快兼并重组,促进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在做强做优海运主业的同时,适度开展多元化经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中资海运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深化海运业改革开放方面,《意见》指出,积极发展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等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混合所有制海运企业。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从事海运业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上海自贸区开展外商成立独资船舶管理公司、控股合资海运公司等试点。

  保障措施方面,发挥财税政策支持作用,整合各种专项资金,推动运力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运输效能提升,研究完善涉及国际海运的财税政策。

  “三大战略”为海运业创造发展新机遇

  2015年上半年,“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内容陆续清晰和丰满起来。而这“三大战略”不仅为中国经济社会注入新一轮发展活力,也是中国海运业转型升级、由大到强的难得历史机遇。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表示,交通部为服务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的一系列利好政策:

  在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政府将着力推动通道体系建设,务实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港口间集装箱班轮航线、邮轮航线及冷藏、滚装等货物运输合作。交流对接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政策、规划和标准,深化市场监管、新能源应用、反海盗、沉船打捞等多领域交流合作。

  在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中,政府将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干支直达,完善江海中转运输系统;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现与长江其他航运中心建设的衔接贯通和协调发展,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加快构建渤海湾现代化港口群,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海运服务能力和水平。

  何建中强调,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海运业发展将着力围绕国家三大战略,主动作为、凝聚合力,提升海运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加快推进海运强国建设,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言二:加快《航运法》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提高船员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


  为了有力支撑我国航运业健康发展,保障我国国际贸易顺利运行,近几年,有关免征国际海员个人所得税的呼声愈加强烈,不过,在政策层面上,这一问题却始终未能很好地解决。对此,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海运界的代表、委员们再一次提出免征国际海员个人所得税的提案。

  高彦明委员:连续三年提出免征国际海员个人所得税

  “对海员征收个人所得税已影响到我国海员队伍和航运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已连续三年提出免征我国国际海员个人所得税提案的全国政协委员、河北远洋运输集团董事局主席高彦明,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再次关注了这一话题。

  高彦明表示,国际航运业对我国经济、战略、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海员队伍是航运业发展的根基。然而,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有不少海员中途离职,严重动摇了航运业的基础。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是海员收入相对减少,而个人所得税相对增加又加剧了这一结果。

  海员收入相对减少,导致一些国外航运企业及小公司放弃培养海员的责任,不承担社保、福利及海员培养成本,利用悬挂方便旗等手段为企业和海员偷税漏税,通过低成本“高工资”手段抢挖我国正规航运企业的高级海员,给国内运作规范的大型航运企业造成不公平竞争。

  高彦明说,海员是国际化职业,考虑到国际海员工作的特殊性,英国、荷兰、瑞典、新加坡、菲律宾等许多海洋国家都制定了针对海员所得税优惠政策,而我国对海员的优惠政策主要是允许海员享受税法规定的附加减除费用标准,这显然是不够的。另外,海员的工资、薪金所得采取按年计算缴税的方式也不合理。

  高彦明表示,海员有时因工作或客观需要在船工作可能要8个月甚至更久,这一年工资会很高,而第二年因照顾家庭或许要长时间休假。如果按年度征收个人所得税比按两年平均收入征收要高,且海员在船期间,妻子为了照顾孩子,往往长期不能工作,失去了收入来源,其实海员家庭总收入并不高。

  十八大正式提出建立海洋强国发展战略,高彦明说,海员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为有力支撑我国航运业健康发展,保障我国国际贸易顺利运行,免征海员个人所得税显得愈发重要和迫切。

  李绍德委员:再度建言免征国际海员个人所得税

  与此同时,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海运集团董事长李绍德也再度建言,建议国家出台切实措施,提高海员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据李绍德介绍,当前,我国现有海员约65万人,从事国际运输的仅约30万人,但海运承担了我国85%的外贸运输任务。一艘1.4万标准箱以上的集装箱船舶只配备20多名海员,但船舶造价高达10亿元,所承载的货物价值更是超过10亿元。海员尤其是高级海员承担着非常重大的经济责任,对于保证国家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当前我国海员队伍的经济地位却并不乐观。海员的经济收入和付出并不对等。中国海员建设工会2011年所做的一项调研表明,中国船员平均在船时间为8.7个月。由于长期在船工作,漂泊海外,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同时,海员使用文化、医疗、娱乐、公共交通等社会公众服务和福利的机会明显少于其他人群。所以,当前海员的职业吸引力明显下降。尤其是我国的独生子女已经进入就业高峰期,加上海员职业艰辛危险,实际收入水平一般,难以照顾家庭,甚至连“女朋友”都很难找,海员招募已经越来越困难。

  李绍德表示,海员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特殊职业,向来备受国际劳工组织的关注,也是该组织专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唯一职业。《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于2013年8月生效,其根本内涵就是让海员体面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保障船员的工资收入。世界上多数海运发达国家都对本国海员实行较大幅度的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对此,从我国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发展的战略考虑,我国应提高海员的福利待遇,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海员法”,提高海员地位;通过广泛、积极地宣传海员职业所做的贡献、工作的重要性,为海员的发展输送“正能量”。

(源自人民网、中国青年网、经济参考网等)

  全国“两会”特派记者


现代物流报特派记者杨紫

  (第一物流全媒体·现代物流报 蔡璐整理)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