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在迎来了2013年的“小阳春”后,产能过剩问题却在2015年“旧伤复发”。由于此前过多船舶的生产导致2015年前7个月的新船订单同比下降逾70%。
在新船订单的大幅下降过程中,2015年上半年,我国多家民营船企被迫宣布破产重整,与此同时,有着国企背景的舜天船舶也因国外船东违约而亏损挂星,随时面临退市的危机。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只有在彻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后,造船业才能真正复苏。
半数造船业上市公司亏损
作为难兄难弟的航运业和造船业在2015年的上半年皆遭遇寒冬。在航运市场持续低位徘徊的同时,船市复苏未见好转。
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8家造船业上市公司中,有上海佳豪、亚星锚链、中国船舶、中国重工4家公司盈利,中船防务、*ST舜船、钢构工程、太阳鸟4家公司亏损。其中,*ST舜船于2015年上半年因为亏损而挂星。
*ST舜船2015年中报显示,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7亿元,同比下降51.25%;利润总额-3.80亿元,同比下降826.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6亿元,同比下降973.12%。
公司表示,本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84.26亿元,与年初相比下降10.37%;负债总额85.76亿元,与年初相比下降6.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49亿元,与年初相比下降170.04%。
对于业绩突遭下滑的原因,*ST舜船解释称,由于造船业产能过剩仍未化解,受此影响公司部分出口船舶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延期交船、交船难、以至于船东弃船的情况。
同时,*ST舜船已不再作为明德重工破产事项的意向重整方,且明德重工已进入破产程序。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公司在经营和资金方面均面临严峻的形势。
受造船企业订单大幅下降影响,为造船企业提供钢结构和配件的上市公司钢构工程也连续出现亏损。数据显示,钢构工程201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71.49万元;201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07.49万元。
此外,刚于2015年4月份完成增发收购黄埔文冲100%股权的中船防务也在2015年上半年宣告亏损,公司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