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输物流 > 海运 >
船企“白名单”填不平产业界与金融界的沟壑
来源:中国水运网    作者: 阅读:208 日期:2015-04-14
  为化解融资瓶颈,2014年9月和12月,工信部公示了两批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业内俗称“白名单”。名单上的企业共有60家,其中江苏有14家。这份名单公布的目的之一在于引导社会资源向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集中,尤其在银行信贷和政府扶持方面。

  然而,这份“白名单”在企业申请贷款时也并不是尚方宝剑,尤其是民营船企。

  “我们现在基本都做国有船企或者上市公司,”4月3日,南京一家银行的信贷负责人说,“因为它背景相对雄厚一些,但是即便这样也不能避免弃船或者其他的风险。”

  记者梳理发现,从全国看,央企和地方国企在“白名单”中的占比较大。然而,在江苏的“白名单”企业中,却有不少民营船企,如熔盛重工、太平洋海工、新扬子造船、新时代造船、舜天造船等。

  一名从事船舶行业的专业人士透露,江苏还有相当一部分规模不是很大但做得还不错的民营船厂,他们贷款非常困难。合同签完之后,保函都开不了,合同也没法生效。

  企业有了订单却因为融不到资只能忍痛割肉。据媒体此前报道,2014年上半年,融资难让江苏船企丢掉了500多万吨新订单。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