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银行对船企的贷款早就停了,风险高。”4月3日,江苏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去年有不少银行也停掉了对船舶行业的贷款。江苏另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则表示,该行对
船舶行业的信贷业务是“审慎进入”,不是所有船厂都有资质做贷款的,因为船舶的行情不是很好,弃船的风险也比较大。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提到船舶工业,首先想到的就是产能过剩,这其中也包括银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在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下,大量企业进入造船行业,这为后来的全行业产能过剩危机埋下种子。
2008年,在地方政府财政税收补贴、银行信贷大力支持下,熔盛重工这家成立不足两年的民营造船厂高速扩张,但相伴而来的却是日益攀高的财务风险。2011年,熔盛重工银行贷款余额飙升到300多亿元。
不合常理的高负债遭遇产业下行的压力,熔盛重工资金链走向断裂,加之船舶市场的持续低迷,不少银行削减了船舶融资授信额度,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叫停了
船舶融资业务。
“坦率地讲,银行对
船舶企业贷款的态度还是非常谨慎。去年,一些银行因为造船方面的业务惹来不少麻烦。比如熔盛重工和明德重工。”江苏一家船舶企业的负责人说。
据悉,由于船市大环境的影响,南通明德重工近年来一直亏损,一度无法取得银行保函。为此,明德重工只得与舜天船舶等企业合作接单。
“一些银行出于谨慎考虑,简单地认为造船行业是过剩行业,对船企的贷款能不做就不做,”上述
船舶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银行能针对每个项目进行研究,帮民营船厂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