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
今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突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推进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力争突破一批带动力强的合作项目。办好“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活动。
全国人大代表、福州市市长杨益民:
杨益民指出,2009年,国家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升作为国家战略,对海峡西岸经济区,赋予了“先行先试”的政策。随着福建自贸区的批复,福州市政府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试图通过建设福州新区,作为一个新的试验田,进行自贸区的体制机制创新。
杨益民特别强调,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福州也是其中之一,国家为福州“先行先试”提供了政策支持。
杨益民表示,福州新区要成为福建加快发展的新引擎、新的经济增长极。在新区里面,福州市主要的产业将集中布局,而且将来发展的主要空间和主要区域也是布局在福州新区。福州市热切期盼福州新区能够获得国家的批准,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推动福州新区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长郑新聪:
在设施联通上,郑新聪表示,围绕规划建设“海丝”国际枢纽港,加快拓展与国内外主要城市的互联互通。一方面,在海路联通上,积极推进泉州港复兴,加快开拓国际航线。同时,积极推进与沿线港口交流合作,与沙特阿拉伯达曼港达成缔结友好港口意向。另一方面,在海上丝路与陆上丝路联通上,争取建设吉永泉铁路,致力把泉州建成内陆地区接驳“海丝”航路的重要出海通道。
在贸易畅通上,第一,努力扩大贸易往来。重点开展“品牌泉州海丝行”系列活动,全年组织256家企业参加16场海丝展会,现场及意向成交额近8000万美元。去年,我市与“海丝”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近1000亿元(157.6亿美元),占全市外贸总量超过一半,中东和东盟已分别成为我市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第二,搭建对接平台。去年11月,举办了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吸引了来自31个国家(地区)的6000名专业买家和386家企业集中开展对接、展示、合作。
第三,培育新型外贸业态。重点发展跨境贸易电商,其中,引进中兴海丝路电商已上线出口、进口、自营产品官方商城三个平台,2014年出口平台实现交易额2亿元人民币,力争2016年三个平台交易额达100亿元人民币。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
“
一带一路”作为宏伟的战略蓝图,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和腾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实现这一伟大构想--重振“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两岸的交流与合作,这是实现两岸共同繁荣的伟业。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郑建邦表示,福建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通航、通商出口,在两岸交流交往中具有独特的文化、区位优势。闽南文化是福建、台湾人民的共同文化基础,这样天然的文化亲缘特性正是两岸交流合作的突破口,能够带动两岸共同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
如果说,闽南文化是打开两岸共建“
一带一路”局面的突破口,那么正在建设中的福建自贸区就是重振“海上丝绸之路”的动力引擎,而其中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更是承担着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
民革中央始终认为,对于平潭的建设和开发是海峡经济区建设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本次会议中将针对平潭实验区的建设向中央提出建议,包括对福建省人大下放一定的立法权、给予“自由岛”待遇、开放人才引进等政策,解决平潭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