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谋划中国经济发展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今年两会上经济发展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关键词。
连日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湖北、四川、江苏、重庆等代表团以及不少全国政协委员,在中外媒体的聚焦关注下,围绕长江经济带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火朝天的探讨与交流。
交通先行 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
“坐拥长江干线37%以上的岸线长度,湖北担纲支点重任。长江水运能否畅通,瓶颈在荆江,关键在湖北。”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乐成表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首先要解决
航运、交通的发展环境问题,大大降低区域发展的物流成本,加快一体化进程,建设立体化交通体系。”
据李乐成介绍,围绕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湖北已经初步拟定规划。“重点将放在实施枢纽建设工程,打造综合立体大交通体系。”这其中包括从安庆到武汉、从武汉到宜昌的深水航道;汉江梯级开发等
航运建设项目。也包括红的正在谋划“宜昌-荆门-襄阳”的城际铁路、已被纳入长江经济带规划且已开工建设的“武汉——十堰”高速铁路、以及湖北省正在努力争取的“武汉—天门——荆门——宜昌”的沿江铁路项目等。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市长万勇也表示,作为长江经济带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武汉市也将重点打好“交通牌”,力争把武汉打造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铁路路网中心、公路路网重要枢纽以及国家重要的门户机场,使武汉由“九省通衢”变为“九州通衢”。
长江经济带上,四川省的面积就占了总面积的近四分之一。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使四川省也从过去的“西部内陆”,逆袭为“开放前沿”。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表示,长江经济带不能只靠长江,四川省正在规划建设包括铁路、公路、航空等在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市各种交通体系优势互补,彻底激活整个经济带。
据唐利民介绍,四川省已印发《贯彻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明确了27个长江川境段及支流重大项目和22个(类)长江上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项目,估算投资分别达555亿元和7407亿元,总规模近8000亿元。包括雅安至康定、汶川至马尔康等高速公路,成都至重庆、成都至贵阳、成昆铁路扩能改造项目等。
“黄金水道在四川境内停留的空间太短,从宜宾往西,长江进入水流湍急的深山峡谷,通航能力有限。建设综合交通走廊,可以更好地发挥长江对于整个西部地区尤其是川滇黔三省腹地的带动作用。”他说。
长江黄金水道流经江苏425公里,其中深水航道369公里,是长江主航道中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经济社会效益最为显著的区域。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纪检组组织丁荣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苏沿江不但经济发展基础较好,而且辐射面也很广,在江苏沿江港口吞吐量中,约30%服务于长江中上游地区,中上游大型企业所需的几乎全部进口原油、70%的进口铁矿石、30%的集装箱由江苏沿江港口中转。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建成后,可使远洋运输深入南京,长江南京以下港口的功能将大大提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海港区,明显增强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服务功能,对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丁荣余建议,要加快推进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争取早日开工建设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加大对江苏沿江港口重点规划建设的支持力度,给予沿江港口海港待遇,切实简化引航、通航监管等方面的行政管理程序,对进出沿江港口的内贸船舶取消引航,外贸船舶引航采取一次申报、在航交接,对进出江苏沿江港口的船舶按海港标准收取相关费用;支持江苏沿江港口与长江中上游的合资合作,鼓励重点企业跨区域共建码头。
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在做客人民网、湖北广播电视台2015全国两会特别节目“对话长江,融合共谋新未来”时也表示,构建立体综合交通走廊,黄金水道是依托。首先要把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发挥好,再与铁路、公路、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有机衔接。他表示,要承担起推动长江经济带、打造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历史重任,长江黄金水道在通过能力、
航运发展质量、集疏运体系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急需充分发挥国家、行业和地方“三个积极性”,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上中下游共同行动,做到合力合作、互动互利、共享共赢,形成长江黄金水道与长江经济带大协调、大联动、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长江经济带更应是绿色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长江经济带不应只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更应该是一个绿色概念。”在农工党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钟勤建代表看来,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同时,也应加快建设长江绿色生态走廊。
“《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但目前来看,还缺乏一个国家层面的落实方案。”钟勤建代表认为,加快建设长江绿色生态走廊,应统筹生态环境监管与治理。
在他看来,西南地区处于长江上游,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生态保护任务却比下游发达地区更为繁重,因此,国家应加大对长江上游地区支持力度,实施有利于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增加生态补偿科目和专项财政拨款,建立长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专项资金。
“同时,要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运用市场化机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构建生态补偿网。”钟勤建代表认为,要为生态屏障工程、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提供税收优惠,调动生态项目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时,重点支持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等重大项目在长江上游地区落地,增强这些地区的自主发展能力。
无独有偶,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金融学院副院长陈晶莹也对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环保问题十分关注。
陈晶莹代表认为,长江沿岸产业布局、转型升级,包括上游、中游产业的转接,干道和直流的拓展,运输的拓展,港口的布局,这些都跟长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息息相关,两者互为因果关系。“水资源生态包括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目前我们在长江沿岸、沿江的问题就不容乐观。”陈晶莹说,工农业、城镇生活排污高,沿岸工业布局、水利工程开发存在很大问题。
因此,今年两会上,她提出议案,建议建立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法。她提出,要从立法动因、如何立法等方面来论证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法的必要性。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则表示,我国作为航运船舶大国,船舶污染问题也要引起高度重视,他建议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增设有关条款。
唐冠军代表也十分关注长江
航运中的船舶污染问题。他认为,大力发展航运,从船舶来讲,就要严格控制它的排放标准,达不到排放标准的绝不能让它投入运营,另外,船舶在运营当中的污水应全部回收,绝不能直接倾倒到长江里。
打破壁垒激活一江水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
尽管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但长江经济带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打破壁垒、进行区域整合就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民建中央提交的关于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提案显示,长江经济带目前还存在政府协调、区域整合、利益多元化的难题,上游城市容易对相似的区域发展资源进行争夺,中游若干城市群中的地方政府在产业规划、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容易出现重复建设和产业同构问题,下游的苏浙沪长期受制于长江经济带充分合作不足,形成了市场范围狭小、流域经济带动功能无从发挥等诸多问题。
提案建议,从通道建设、产业集权和城乡统筹三方面加强区域间政府工作统筹协同机制建设;健全相关法律基础,提升合作规范化水平;务实设计和健全合作基础设施与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力群也认为,发展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要打破“小而全”的局面,实现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实现最大程度地利用综合资源,降低社会综合成本。
“这次为什么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了一个,要制定长江经济带的规划纲要,这点至关重要,长江经济带我们提出来30多年,一直进展不大,因为大家都有利益不同点。”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口岸管理办副主任王济光说,“谁来进行利益协调,利益冲突的化解机制谁来建?肯定靠中央政府。”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认为,国家层面应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协调协作机制,合理规划布局资源开发区、特色产业区和交通、旅游等重大项目,打破行政分割,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以水资源分配、生态保护等为例,就需要做好区域协调。陈晶莹代表举例说,三峡水库现在看上去蓄水是可以的,但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一旦竣工,只能依靠汉江之水,而汉江之水也是来源于三峡水库,一旦调水就会影响到下游用水,包括上海,缺水风险非常大。“最重要的是缺少沿岸的综合管理、协调的主题和体制机制,所以要立法。”陈晶莹建议。
钟勤建代表也认为,建设长江流域生态环保合作协调机制是关键,应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设立高级别协调机构,指导、协调和解决跨部门、跨行政区域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建立沿江政府首长联席会议制度,重点依托交通、农业、林业等部门,尤其是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和环境保护部华东、华南、西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等机构,整合、优化、明晰相关职能职责,协同推进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