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输物流 > 海运 >
广州将焕发出更新更美的航运“国际范”风采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阅读:215 日期:2015-02-26
  自古以来,广州就有着发达的港口和深厚的航运传统,一直走在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目前,我国正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自贸区与“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在广州融合。市委书记任学锋提出,“要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抓紧制定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金融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格局。”

  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找标杆,伦敦、香港、东京、新加坡、洛杉矶……这些“全球城市”无一不是港口发达、航运带动城市发展的典型。广州以南沙为依托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是提升广州辐射力,增强广州在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能力的必然选择。南沙既是自贸试验区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也处于三江交汇的出海口,具备江海联运的稀缺优势,目前15万吨深水港已有12个,年集装箱总量超过1000万标准箱。2015年,南沙商务机场、邮轮码头、远洋码头、物流基地等众多项目陆续开工,将为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再添重磅砝码。

  航运“国际范”,既要关注吞吐量,更要注重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正确理解“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金融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战略铺排,就必须认识当今国际航运的产业外延已大大扩展,含金量最高的高端产业链条蕴藏在物流、贸易、金融等服务业形态中。如世界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伦敦,年航运量仅200万标箱,吞吐量远不及南沙,但“波罗的海指数”这一全球航运晴雨表却是由伦敦发布,世界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的散货船业务、 18%的船舶融资规模和20%的航运保险总额都在伦敦进行,每年航运服务业创造价值达20亿英镑。有鉴于此,广州要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尤其要注重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资金、人才、政策,围绕航运金融、海事仲裁、海运保险等布局。目前,广州正筹划依托广州航运交易所发布“珠江航运价格指数”,看准方向大有可为。

  航运“国际范”,既要服务自己,更要服务好“他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既要“看天气”用好“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又要“接地气”让内地制造业从广州走出去,让国际商品和投资从广州走进来,不单是一个停船靠岸的港口,更是打通国际国内市场的贸易集散地。广州拥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是其他港口城市无可比拟的腹地资源。广州深入推进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积极构建“广佛肇和清远、云浮”大都市圈等举措,起到了做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腹地的作用,也是将“服务他人就是服务自己”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之中。如今,广州布局内陆无水港网络,已有5个省会城市响应。轨道交通四号线南延段、南沙港铁路、明珠湾大桥等开工在即,交通网络的完善将为广州带领珠三角乃至泛珠城市集体“出海”,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航运“国际范”,既要硬实力过硬,更要软实力上水平。目前,南沙港区已开通了60条国内外班轮航线和29条驳船“穿梭巴士”航线。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知名航运企业合作,提高国际航线密度,扩大和延伸以南沙港区为中心的“穿梭巴士”的覆盖范围。在推进南沙港三期和四期工程、江海联运码头等硬件设施建设之余,更要对接国际贸易规则,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管理、服务水平上看齐国际大港,构建包含仓储服务、船舶代理、货运代理、报关服务、内陆运输等门类齐全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航运,是广州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城市DNA。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历史与未来就在广州交汇。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宏伟战略下,千年古港必将焕发出更新更美的“国际范”风采。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