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自 2008年以来,
航运业持续低迷的状态,负运价、亏损成为常态。全球航运业的寒冬到底什么时候能结束,2015年航运市场是否能出现好转,这些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随着近年来国家对航运业发展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以及国家实施“一路一带”战略,能否在寒冬中抓好机遇,趋利避害,化危为机,考验着中国航运业、船东的实力和智慧。
1月20日,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2015厦门国际航运金融高峰论坛在厦门举行。与会业者共议航运业发展之路。
2014年,尽管
航运业竞争仍十分激烈。而基于供求失衡加剧,国内沿海航运市场景气度呈现较大下滑,中国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先小幅上涨后一路下跌,并持续刷新历史最低水平。
“航运进入了最差的时代。”论坛上,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如此直言。他认为,目前运力持续过剩、运量增长缓慢、运价低位徘徊成为航运的常态。
据日前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对240余家航运企业的调查,有54.55%的船舶运输企业认为供求失衡未能解决,2015年航运市场将持续低迷。
张页说,2014年,航运公司频频亏损,在激烈的竞争中甚至出现了负运价,进入2015年后,依然没有开个好头,形势相当不妙。“预计2015年依旧会呈现租家市场,货主对市场的操控能力较强。”
一份中船联海运公司的预测报告也显示,今年国际航运市场仍然不乐观,存在波动因素。
不过,在张页看来,目前亦是
航运业发展的最好时代。他认为,由于中国经济转向平稳增长、美国逐步恢复但欧洲继续低迷,因此市场整体行情出现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要到2016年才会有逐渐回升至相对高位的可能。
他解释说,中国政府对航运业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航运也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同时,正在推进的“‘一路一带’战略的真正实现需要航运物流的支撑。”“一路一带”前景广阔,“航运仍是最值得依赖的渠道。”
衡量沿海运价强弱的核心指数——沿海煤炭运输成分指数,2014年全年日平均为629点,较2013年下降了25%,是该指数2011年底上线来最低年份。
截至2014年11月底,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CBFI)全年平均值为998.32点,较2013年继续下跌9.27%。
在张页看来,运价低导致航运公司追求降低单箱成本,不断造大船,船大之后无法满载,就形成了集装箱班轮联盟,联盟的形成又进一步创造了大船时代。
“目前航运业已进入联盟时代,国际四大航运联盟占据90%以上运量。”张页认为,接下来联盟时代将带来国际监管联盟时代,并带动整个航运业“去品牌化”,过去航运企业让大公司享受特殊待遇,今后则要服务好中小企业。
“不过,‘一带一路’会改变大船时代。”在张页看来,“一带一路”代表的是区域性经济,而大船并不适合区域化的航运需求。数据也证明,区域性运量正在增长,已经从28%上升到了去年底的35%。
张页同时坦言,虽然“一路一带”前景广阔,但
航运业千万不能自我感觉良好,因为自己看重的不一定是别人欢迎的。
“厦门要建成航运枢纽城市和服务中心,就要研究需求,知道能留住什么。”张页特别提醒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中,厦门其实处于中间地带,如果处理不好,容易被当成是途中的风景,走过路过,却没有东西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