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中国
航运,可以说是在不断地破冰与自强中走过的。
面对着充满寒意且持续低迷的国际航运市场形势,为了使国内航运业尽快走出困境,促进航运业规范、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强化政策推动和立法保障,航运企业积极抱团取暖,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从政府到企业,从海运到内河航运,中国航运界自上而下开展了一场扭亏自救、奋发图强的攻坚战。
关键词一:海上丝路
在当前海运发展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海运业的发展壮大,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并在2014年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抓紧规划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国家的大力号召下,一些临海的地方省市也围绕着“海上丝路”战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8月15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将海运列为国家战略行业。该意见的提出,对提振海运信心、凝聚合力,深化海运业改革,促进海运企业转型升级,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二:黄金水道
以长江航运为代表的内河航运,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来看,长江航运发展面临着多重瓶颈,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多头管理的体制弊端、沿江航道污染严重等,制约着长江航运的健康发展。
如今,依托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的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利好政策,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迎来巨大发展机遇。该意见将提升长江黄金水道的功能和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放在了首要的位置,部署了增强干线航运能力、改善支流通航条件、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扩大三峡枢纽通过能力、健全智能服务和安全保障系统、合理布局过江通道等7项重大任务。由此,也为长江航运建设带来了良好契机。
不过,政策再好也需落到实处,否则便是一纸空文。这就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强化监督管理,保障政策的落实;同时也需要有关执行部门严格执行政策,将每一条任务实打实地加以推进,避免黄金水道建设最终成为一座空中楼阁。
关键词三:立法规范
立法工作,一直是我国
航运业的焦点话题。综观整个航运业,虽然近年来取得了迅速发展,但在法律法规的建设上却是滞后和不完善的。或存在一些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时间较早,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的问题;或存在执法部门职能交叉、审批环节和审批程序众多问题;或存在某一领域缺少相关法律法规,如长期以来的航道法缺失问题,严重制约着航运业的健康发展。
2014年,这一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这一年,相关管理部门实施了《国内水路运输管理规定》、《航道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港口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等多项法律法规,对于航运建设发展起到了有效的规范作用。特别是12月28日新出炉的《航道法》,将为航运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保障。新出台的《航道法》客观反映了目前全国航道的管理现状和管理需求,规范和加强了航道的规划、建设、养护、保护,着力解决目前航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定位准确、权责明确、制度合理,从法律层面为促进航运发展保驾护航。
据了解,新出台的《航道法》将于201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希望这一法律条文在国家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督下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也希望在相关法律的保障下,我国的航运业能够真正实现健康规范发展。
关键词四:抱团取暖
抱团取暖,无疑是2014年航运界的另一个关键词。面对着长期不容乐观的全球航运市场,企业多采取自救措施,其中便包括不同形式的联盟,大家希望通过抱团取暖度过寒冬。
2014年2月,中远集运、川崎汽船、阳明海运、韩进海运和长荣海运五方组成CKYHE联盟,合作范围为亚欧和地中海的航线;5月,由中远、中海、中外运旗下船队组成“C3联盟”,在青岛中日航线增投1500标箱(TEU)运力;7月,马士基集团和地中海航运宣布共享185艘船舶,总运力210万TEU,组建2M联盟,运行跨大西洋航线、跨太平洋航线和亚洲航线;9月,达飞、中海集运、阿拉伯联合航运宣布成立O3联盟,在亚
欧航线、泛太平洋航线和亚洲-地中海航线上展开合作,一派方兴未艾的气象。
不可否认,航运企业组建联盟自救,是市场的作用使然。组建航运联盟,确实能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集中资源,降本增效,为货主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航运企业背靠联盟、抱团竞争的形势下,会造成航运业集中度偏高,一些航运联盟很有可能会利用优势条件和地位,操纵市场,从而对航运业自身发展造成伤害。因此,需要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一事物,不能只看到优点而忽视了不足。同时,也需要各主要国家的航运主管部门通力合作,强化监管,避免航运联盟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五:航运电商
在全球市场信息化的背景下,电商潮流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并且为其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航运业作为古传统产业,也在接受着新兴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撞击。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商业务,为
航运业带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的全球化竞争。
继2013年中国远洋推出“泛亚航运电商”、中国外运开发出“海运订舱网”之后,2014年的航运电商领域有了新成员,显得格外热闹。7月11日,中海集团旗下的中海集运、中海科技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行业经验,在跨境物流电商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力求为中小微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标准”的特色跨境物流服务;中国沿海集装箱运输企业--中谷海运也在建设电商平台,其官方网站专设了“电商体验”板块,内容涉及网上订舱系统、手机订舱系统、网页订舱系统、微信服务平台以及IC卡支付系统……
目前来看,航运电商发展炙手可热,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在整个航运业极为不景气的情况下,与电商联姻确实可以为航运企业带来生存的动力和希望,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不过,航运电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瓶颈。一些航运电商企业仅仅是仅搭建了一个线上平台,线上线下业务相互之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促进,对于后端服务鲜少深度介入,不具备“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优势,“门到门”服务对于航运电商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