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度,中国航运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航运业的经济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仅为今年最高峰的一半左右。所有航运指数中,除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还稳定在高位之外,包括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在内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中国进口原油综合指数以及中国进口干散货综合指数都因缺乏提振因素,跌落至谷底难以攀升。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第二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报告指出,航运企业再次遭遇滑铁卢,尤其是干散货运输企业的资金链尤其令人担忧,目前船舶市场已经步入下行通道。报告同时指出,港口企业和集装箱运输企业已经进入恢复期,运营情况良好,盈利状况大幅好转。
此前,欧元区以及美国等地向好的经济数据和多种运价指数一直被航运业人士作为航运市场复苏的前兆,业内始终对航运市场的未来发展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但是,航运市场行情却在普涨之后再次崩盘。中国航运景气报告指出,2014年第二季度,船舶运输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未出现航运企业家所预计的逐步回暖,船舶运输企业景气指数仅为88.09点,相比前一季度下降了0.1点,仍处在相对不景气区间。据分析,现阶段市场的不景气主要是源于运力替代致使舱位逐步放大,为身处淡季的航运市场增加了下行压力。据劳氏日报称,2014年运力规模的净增速估计在6.7%,2015年运力规模的净增速预计可达到7.2%。若按此增速推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如果货运量的增长无法满足运力增速,那么航运市场运力过剩情况则难以得到充分缓解。
港口企业和集装箱运输企业在航运业受挫的情况下依然有上佳表现。中国航运景气报告称,港口企业的经营状况已经出现明显改观。第二季度,港口企业生产经营指标出现好转,吞吐量和泊位利用率增速再次上扬,港口企业盈利情况改善,中国港口景气指数达到109.79点,再次进入微景气区间。港口企业信心指数与上个季度基本持平,表明在国内港口经营相对稳定的局面下,港口企业家对于未来信心相对充足。丰沛的港口货量是港口企业和集装箱运输企业盈利的重要保障。据交通运输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4月,我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自年初累计共357964万吨,为去年同期的105.5%;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自年初累计共117161万吨,为去年同期的108.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自年去累计共6249.60万TEU,为去年同期的105.7%。截止到2014年5月,我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自年初累计共452903万吨,为去年同期的104.9%;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自年初累计共147508万吨,为去年同期的108.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自年去累计共7956.23万TEU,为去年同期的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