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浙江绍兴水运发展将提前进入“春天”
近日,记者从绍兴市港航管理局获悉,截至2014年12月25日,全市水路共完成货运量1260万吨,同比为113%;港口吞吐量1640.8万吨,同比为134.6%。
杭甬运河全线通航一年多来,绍兴水路运输市场发展成效明显。其中,货运量和吞吐量呈两位数的增长,是杭甬运河开通带来最显著的变化。与此同时,绍兴水运市场发展成效还体现在新建造船舶吨位大幅提升、大宗货物运输有了更好的保障、集装箱船舶借势发展等。
航道通了 船换大了
“2013年我把开了8年的300吨老船,换成了500吨的新船。”在绍兴浙能滨海电厂码头见到单师傅时,这个开船20多年的船老大很是得意于自己的快人一步。
单师傅说,“当杭甬运河还在建设的时候,我就盘算着要买大船。船大了,运货量多了,而在燃油和人工成本几乎差不多的情况下,经济效应的增长是明显的。就算是2014年运货形势不好,我的收入最差也不会比2013年低。”“在大船上,不仅更舒适,而且更安全、更有家的感觉。”旁边的沈师傅也为开上大船感到高兴。
据单师傅说,在杭甬运河开通之前,即便是想买大船,也要考虑行船的安全。之前,像单师傅一样,很多船户一直拉粮食或建筑材料往返于绍兴与江苏、上海之间。而绍兴环城航道、钱清界河却难以通行大吨位船舶。
记者从绍兴市港航管理局了解到,自杭甬运河开通后到2014年11月底,2014年绍兴已新建造船舶111艘,其中500吨级船舶达100艘。
企业受益最显著
记者从绍兴市港航管理局了解到,2014年10月17日上午,装载着214吨电煤的“浙越城货0006”货船,从杭甬运河宁波镇海港出发,抵达绍兴滨海浙能电厂码头,标志着杭甬运河东线300吨级货船实现通航。随后,对绍兴
水运业来说,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2014年11月18日下午,6艘从宁波镇海港出发装载着1698吨电煤的船舶,顺利靠泊在浙能绍兴滨海热电有限公司码头1-6号泊位。意味着浙能电煤运输的第二通道正式形成。
电厂有关人士算了一帐:电煤东线(从镇海出发)运输航程约170公里,航行时间为18小时30分钟左右。而杭甬运河东线没有贯通之前,电煤都从上海朱家门码头而来,单程395公里,加上杭嘉湖地区的堵航、枯水等影响平均约需10天。等公司二期建设完成,设计年需求煤炭高达340万吨。每吨运费节约10元,光运输费一年就将节约成本3400万元。
为了进一步推进绍兴水运的经济发展,打通运河东线航道,绍兴港航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杭甬运河绍兴至宁波段500吨级实船通航试验取得成功,目前结果已经上报了浙江省政府,使得杭甬运河宁波方向500吨级船舶通航成为可能,绍兴内河实现通江达海又近了一步。
内河集装箱水运零突破
对绍兴
水运市场来说,今年最新的亮点无疑是内河集装箱水运实现零突破。
2014年8月29日,绍兴汇海航运有限公司首艘54米36TEU集装箱船舶“汇海集006”集装箱起航,到2014年11月底,已承运1500标箱,绍兴市由此成为省内继杭、嘉、湖之后第四个启动内河集装箱水路运输的地市,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增添动力。
“绍兴港今后的目标是打造绍兴内陆水运集装箱集散中心。”绍兴港现代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秦说。依托杭甬运河的全线贯通,航道通航能力和港口靠泊条件明显改善,绍兴港一口气下了8艘集装箱船舶订单。绍兴港大手笔的底气来自于集装箱船舶的良好发展前景。据业内人士测算,集装箱船舶水路代替陆路运输,平均每个标箱可省180-240元之间,而绍兴一年需求大概为200万标箱。
“集装箱运输将成为绍兴市水运发展新的突破口。为此我们专门结合航道、港口条件开展54米36TEU、49米30TEU以及45米30TEU三种适合绍兴实际的集装箱船舶船型研究,2014年11月19日已通过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的验收。”绍兴港航船检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在绍兴市港航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绍兴港目前已经有两艘集装箱船舶顺利下水,按目前的形势明年的吞吐量应该可以达到1.5万TEU以上。”绍兴港秦总如是说。“尽管目前的运营量还不大,但作为一项新兴的运输方式,它得有一个成长的过程。随着运河东线的开通,下一步要努力实现绍兴港与宁波港的对接,实现水水中转,那么变成绍兴内陆
水运集装箱集散中心必成现实。”绍兴港航部门对此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