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清洁,河岸整洁,航道大有改观!”这是相关专家近日对浙江杭湖锡线开展河面、河岸垃圾清理专项检查后的评价。如今在浙江,“大有改观”的航道不止杭湖锡线,京杭运河、杭申线、长湖申线、湖嘉申线等多条干线航道的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
9704公里通航里程,支线航道众多,港口年吞吐量3.75亿吨,年运行船舶174万余艘次……内河航运兴盛的同时,浙江省交通运输部门并未忽略污染防治工作。
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是浙江省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浙江省交通运输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绿色内河航运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抓好内河航运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努力实现内河航运事业发展与水环境改善的双赢目标。今年,湖嘉申线航道将打造成“五水共治”样板生态航道。
复兴行动服务“五水共治”
记者从浙江省港航管理局获悉,到2017年年底,浙江省将形成“北提升、南畅通、东通海、西振兴”的内河航道格局;到2020年,基本建成规划的20条骨干航道,基本完成京杭运河水系、钱塘江流域航运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实现内河航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郭剑彪表示,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要积极主动服务“五水共治”工作,内河航道的开发建设要考虑航运的功能,同时兼顾生态环保、水利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航运发展与水环境改善的双赢目标。
浙江省港航管理局局长戚步云认为,航道工程建设要在满足航运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生态环保、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消耗,兼顾提升航道水网生态自我修复能力、航道沿线的防洪泄洪能力。
浙江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港航管理部门将成立“五水共治”领导机构,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信息通报和沟通制度,各司其职,形成航运水污染防治工作合力。
源头管理支撑绿色航运
浙江将强化源头管理,建设绿色内河航运。
在内河港口(港区)水污染防治方面,浙江省交通运输系统配合相关部门对规模小、污染重的内河码头作业点实施搬迁、改造、拆除。2015年年底前,现有港口、码头要完成船舶垃圾接收等相关功能的配套设施改造建设。
浙江将抓好船舶垃圾及油污水接收上岸工作,督促港口、码头企业设立必要的船舶垃圾接收点、船舶油污水接收点;在有条件的船舶锚泊服务区、船舶签证点设立公共船舶垃圾接收点、船舶油污水接收点。
此外,浙江还加强内河通航安全保障、救助打捞、污染防治和应急处置四大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内河航运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规划建设浙北航区危险货物应急救援基地,提升航运水污染事故应急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