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输物流 > 海运 >
确保“一江清水送京津”目标实现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175 日期:2014-05-16

2014516C2-1山水sxz.gif

图为:丹江水库

发源于秦巴山区的汉江、丹江,位于著名的丹江水库的上游,是举世瞩目的国家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和涵养地。随着今年九月国家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全线通水日的临近,陕西南部汉江、丹江的清流,不日将通过全线贯通的南水北调工程,进入到每个北京、天津市民的家庭。作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饮用水工程,大幅度、跨区域调动水源能不能保证水质安全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水源地水体能否达到和保持饮用水国家标准格外引人注目。为此,《现代物流报》记者日前专门采访了国家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的陕西省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朱昱,请他对国家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的水质保护和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现择其主要内容以飨广大读者,特别是北京、天津的读者朋友。我们相信,国家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的水质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各项目标,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实现。

《现代物流报》记者:朱主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启动后,尤其在通水后,对陕西省的出境水质具体要求是什么?

朱昱: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等五部委印发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要求,2014年中线通水前,陕西省汉江白河出省断面和丹江出省界断面水质均要求达到II类。目前,陕西省汉江、丹江出省断面的水质已经达到了国家规划要求的II类标准,完全满足饮用水的要求,可以保证今年通水的水质安全与清洁。

《现代物流报》记者:朱主任,为保证出境水质的标准,陕西省采取的相关措施是什么?

朱昱: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做好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与水质控制工作、确保“一江清水送京津”作为坚定的政治任务来抓,按照“三严三实”的重要遵循,不但明确了陕西省南水北调工作“循环、集中、工程、补偿、问责”的总体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水质控制和涵养工作推进计划,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组织机构,而且把各项任务分配到位、责任到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切实加快陕南三市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工程的进度,逐年加大汉、丹两江综合整治和生态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力度,大力推进陕南循环发展战略的实施,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年初,陕西省人民政府还专门召开了南水北调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南水北调工作,确定了今年四项重点工作,同时明确了各重点工作的责任部门,并下发了会议纪要,对切实做好通水前的水质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明确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建立动态水质监测体系,用客观的数据、全天候的监测、严格的问责,确保陕西出境水质的达标。

《现代物流报》记者:朱主任,围绕南水北调,陕西省做出了怎样的局部牺牲?对经济发展战略做了哪些相应的调整?

朱昱:陕西南部的商洛、安康、汉中三市,共有28个区县,其中27个区县都是国务院确定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陕南三市,普遍家底较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差。尽管陕南三市发展愿望强,干部群众冲劲足,但为了完成好“一江清水送京津”的政治任务,三市人民经过痛苦的思索,放弃了不少发展机遇,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关停整治了240余家重污染企业,很多效益好、见效快的产业不再布局,致使该区域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以2012年为例,陕南三市的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12%,地方财政收入总和只有73亿元,仅占全省的4.5%,但陕南三市的财政支出则高达482亿元。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好陕南三市的发展问题,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陕南循环发展的战略,提成了“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重点发展绿色、循环、低碳产业”的思路,竭尽全力推行综合整治和生态避灾移民搬迁工作。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一方面是为水源地的水质涵养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是为了探索生态涵养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进而减少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最大限度地确保陕南的青山绿水,最大限度地提升陕南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进而确保“一江清水送京津”愿景的实现。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