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3年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冒雨考察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
近日,武汉市出台《关于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将武汉建设成长江中游枢纽港和中西部“海港”。至2025年,武汉港口吞吐能力将达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000万标箱,并将建成六大基地、三大枢纽和一个中心。六大基地即:集装箱运输基地、船舶制造基地、航运综合服务基地、物流及贸易基地、航运科技及教育基地、信息服务基地;三大枢纽分别为水运交通枢纽、物资集散枢纽、港口经济枢纽;一个中心是武汉航运中心。同时,将在临港经济核心区启动航运产业“特区”建设,集中布局海关、商检、金融、航运企业总部、船舶研发、物流中心、电商平台等,尽快形成服务全流域的航运要素集聚区和产业服务水平最高的航运服务中心区,并将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加快培育大型港航企业集团,支持港口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鼓励外国资本、民间资本、信贷资本参与航运中心建设。日前《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已获湖北省政府批复实施。
此前,国务院9月25日发布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首次明确了武汉的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地位。《意见》提出,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
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以航运中心和主要港口为重点,加快铁路、高等级公路与重要港区的连接线建设。
据武汉新港管委会透露,今年前10个月,武汉新港完成投资206亿元,阳逻、金口、咸嘉、武穴、小池等临港新城建设进程加快,形成了以港口为基础,以临港物流、重型装备、石油化工为重点的临港产业群,港口城市实力不断增强。“武汉新港航线延伸和辐射区域居长江中上游首位。”目前,阳逻港每周到发航班达150余班,其中每周9班的武汉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外贸集装箱航线,成为长江干线运输品牌;泸州、重庆、宜昌、岳阳到武汉的支线运输不断壮大,集装箱中转比例从2009年的10%提升到今年的38.33%;武汉至台湾、东盟四国的近洋航线运营良好。武汉正逐步成为中西部地区的“海港”。今年6月底武汉新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EDI中心已投入试运行,12月底平台全部上线试运行,可实现港航信息的互联互通。
据了解,在全国内河集装箱运输平均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 1月至10月,武汉新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5亿吨,同比增长11.36%,连续五年稳居内河“亿吨大港”行列;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81.86万标箱,同比增长18.81%。预计2014年全年武汉新港货物吞吐量将达1.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有望实现100万标箱的挑战目标,阳逻核心港将成为长江中上游地区首个突破百万标箱的集装箱港口。
据悉,湖北省已启动《武汉长江中游
航运中心核心区建设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武汉新港吞吐能力达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550万标箱。目前,湖北正在向国家申报阳逻港综合保税园区,现已进入国家11部委会签环节,力争年内获批,明年封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