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输物流 > 海运 >
“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海洋渔业旗舰”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160 日期:2014-04-18

140418辽渔.gif 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

在美丽而富饶的辽东半岛大连湾畔,坐落着一家享誉中外的综合性大型渔业企业——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辽渔集团”)。

该集团成立于1945年,经过六十多年的历史洗礼,辽渔集团目前已形成集海洋捕捞、港口航运、水产品交易、水产品加工、冷藏、国内外营销、船舶修造、地产开发、物资供应等多产业多元化的经营格局,成为国内同行业最具综合规模优势、产业链条最为完整的现代化渔业基地,被誉为中国渔业生产力的代表。

辽渔集团之所以能够形成今天的发展规模,与其完善的、一体化的流通体系是密不可分的。也正是因此,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辽渔集团顺利通过评估认证,跻身“全国5A级物流企业”行列。

突出的流通优势

作为综合性大型渔业企业,辽渔集团具有着突出的流通优势:

坐拥区位优势。辽渔集团所在的大连市是中国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辐射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四省区腹地,毗邻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四国,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是中国东北主要的对外门户。由于陆、海、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地理优势得天独厚,使得辽渔集团成为东北地区水产品集散地和大连国际水产品物流中心。

完善的港口物流。辽渔集团海陆域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专业渔港,是集渔港、商港、油港于一体的要津枢纽。辽渔大连湾新港拥有9个深水泊位,吞吐能力达3000万吨,是东北地区95%的水产品卸货港口。经过20多年的发展,辽渔集团主要经营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大连口岸港口企业前列,由单一的港口装卸产业发展为集港口装卸、客滚运输、铁路中转、货物仓储、物流服务、经贸代理为一体的具有综合功能的港口航运企业,现已成为东北地区进口水产品装卸集散地,每年装卸进口水产品50万吨,被广大客户誉为“放心港”。鞍钢、本钢、宝钢、通钢等都选定辽渔大连湾新港为转运港口,中联钢在这里设立电子交易码头,辽渔港口基础产业综合实力强势提升。

先进的渔业装备。辽渔集团拥有各类先进的远洋渔船,鱿鱼钓船队、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队、金枪鱼围网船队以及冷藏运输船队、油料船队等,辽渔的捕捞大军,作业范围遍及全球各大洋。2009年和2010年,辽渔集团代表中国两次远赴南极,成功地对南极磷虾进行了探捕生产和科研调查,翻开了中国远洋捕捞历史的崭新篇章。

与此同时,辽渔实现了物资供应体系的资源共享,自有油船3艘,油驳船1艘,配有专业的保税油库和油品码头,储油设施、输油设施和油品运输船等购成完善的油料保障体系,使得辽渔成为国内外渔业船舶的油料和渔需物资供应基地。

“正是凭借多方面的优势,‘十二五’以来,辽渔集团紧紧抓住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全面推进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走海洋经济蓝色发展道路,以建设现代化多功能都市渔港为载体,努力构建‘强化海洋食品推动主业发展、拓展海洋轮渡带动海洋三产、优化海滨地产提升港口功能’三大主体经济板块,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海洋渔业旗舰。”辽渔集团董事长刘建君对记者说。

如今,备受瞩目的“大连都市渔港”一期工程——大连辽渔国际水产品市场已经盛大开业,成为国内目前单体最大的国际化、专业化水产品市场。市场与辽渔集团大连湾渔港融为一体,按照国际商超标准设计建设,为国内外企业和广大商户提供了全方位、国际化、高效率的一站式交易和商务平台。

“大连都市渔港”项目自亮相2013(中国)大连国际渔业博览会之后,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水产客商,已有来自日本、俄罗斯、挪威及北美、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家海外客商签约进场,并与近百家海内外客户达成合作意向。

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全国5A级物流企业”……近年来,辽渔集团一直坚持打造“精品辽渔”,产品品质越来越“高”,企业品牌越来越“响”。而在这诸多成绩的背后,除了出色的市场营销工作之外,还有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在做坚实的后盾。
  冷链基础设施完备。前有“放心港”,后则有“放心库”,这是辽渔集团在业内赢得良好声誉的又一大支撑点。辽渔集团水产品冷藏库一次性储藏能力为12万吨,年吞吐量达到200万吨,其中被国家批准的第一家水产品公共保税冷库年进出口量达20万吨,通过优质健全的服务质量体系,成长为国内行业最大的水产品公共保税仓库。该冷库设有专用铁路线,实现了海运、陆运无缝对接。冷库全部信息化管理,实行24小时一站式服务,被大连市港口与口岸局评为“放心库”。

另外,在水产品运输加工过程中,温度控制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辽渔集团远洋捕捞船队主要在深海作业,全部采用国际先进的冷藏加工船,温度控制在零下18摄氏度以下,上岸后从装卸点到冷库的距离不到1公里,极大缩减了流通成本,保障了运输安全。

强化冷链物流管理。多年来,辽渔集团引进多项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强化冷链管理提高食品安全。如为构筑和提升“从海洋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产业链,辽渔集团将原有《食品安全HACCP规范》升级至《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了食品生产链“全标准体系覆盖,全冷链过程操作”,形成了捕捞、储藏、加工、物流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检查、控制、验证和追溯机制,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管理水平。2012年辽渔集团荣获“大连市市长质量奖”,成为大连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一面旗帜。

注重冷链项目规划。如短距离的大连市内的配送,就通过小型运输卡车将冷冻食品从辽渔商品保管中心运到大连市内的商超等。这种模式可通过与大连市内的一些物流公司进行合作;长距离的运输,如从大连市运到北京、上海、烟台等地,则可启用辽渔集团与日本伊藤忠物流的冷链物流合资合作方案,基于辽渔集团的整体布局,将物流配置最优化,以大连为中心,以东北地区为基础,利用伊藤忠物流公司的冷链物流资源,共同构筑及运营大范围、长距离的冷链物流。这样可以灵活运用伊藤忠现运营的上海、北京冷链物流资源,通过与伊藤忠共同运营的海运配送缩短配送时间,减少配送成本,给予辽渔客户更加安全迅速的冷链配送。

前瞻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辽渔集团另一个制胜法宝。辽渔集团信息化建设起步于1998年,十余年来,面对集团不断变化的改革发展形势,根据多元化业务发展对流通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流通等各个环节大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从广度和深度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取得了较好成效。

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十年来,辽渔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以企业主营业务为核心,相继开发了一些应用信息系统,显著提升了相关产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是辽渔集团向现代企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也为未来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数据基础。

如冷链物流系统,从原料捕捞—海上加工运输—陆上加工、仓储、运输—销售产业链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实施,满足冷冻冷藏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各环节的管理,包括:冷冻品加工,冷藏车辆定位、监控,冷冻品仓储管理等功能。推进信息技术与优势传统产业融合,鼓励传统海洋渔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辽渔集团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用信息技术加快辽渔现代化步伐;港口货运管理系统,实现了各岗位之间工作的有效衔接、智能化操作,提高了经营管理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了运营成本。

着眼长远发展规划。“十二五”是辽渔集团全面建设“都市渔港”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保障“十二五”时期辽渔集团各产业规划及“都市渔港”建设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产业发展,提高辽渔集团现代化生产能力、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辽渔集团结合《辽渔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都市渔港规划》,制定了《辽渔集团“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辽渔集团从《规划》的整体视角看待信息化建设,以战略为导向、业务为驱动,注重革新、随需而动,加强对跨职能部门、分子公司的业务梳理,进而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支持和提升,实现了业务的引领、管理的提升以及相关决策的支持。

未来的信息化建设,辽渔集团将在建立基础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建设辽渔集团冷链物流信息平台,提升集团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建立决策支持系统;集成整合业务系统,搭建公共信息平台等方面继续发力,通过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顾客,从而带动辽渔集团进一步发展壮大。“在《辽渔集团“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庄严承诺,让中国人实现蓝色海洋梦想,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海洋渔业旗舰,让每一位员工拥有报效国家、服务顾客、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这是辽渔集团的企业愿景,也是我们无限美好而又无比辉煌的未来。”刘建君充满自信地说道。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