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
近日,交通运输部召开了全国海运发展推进会,会议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主题,分析了我国海运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并提出了我国海运发展的战略思路。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层面第一个关于海运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第一次对海运发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海运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标志着海运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杨传堂在讲话中还特别提到,要客观看待我国海运业发展的成就和不足,并提出要从六个方面努力加强海运强国建设。
客观看待我国海运业发展的成就与不足
杨传堂指出,应准确判断我国
海运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是落实加快推进海运强国建设的基本前提。审视我国海运业发展现状,可以用“大而不强”来概括。
所谓大”,就是数量和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运业得到快速发展,在经营主体、船队规模、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我国海运船队运力规模达到1.42亿载重吨,约占世界海运船队总运力的8%,居世界第4位,形成了大型现代化的油轮、干散货船、集装箱船、液化气船、客滚船和特种运输船队;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达1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9亿TEU,亿吨大港达到29个,百万标箱港口达到22个,在世界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位当中分别拥有8席和7席;2013年,我国外贸海运量约占世界海运总量的三分之一。从规模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海运大国。
所谓“不强”,就是实力不强,竞争力较弱。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运业在发展质量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海运保障国民经济运行安全的能力较弱,目前我国海运企业承运进出口货运量的总体份额偏低,仅占总量的1/4;海运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逆差额已从2001年的49亿美元,扩大到2012年的397亿美元;在我国1.42亿载重吨的运力规模中,有些是五星红旗船,有些是中资方便旗船,五星红旗船队的规模总体上偏小;国际影响力不强,在国际海运公约、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还比较弱,海运利益诉求得不到有效采纳,处于被动适应地位。特别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海运周期性规律和世界经济周期性低谷双重叠加影响,全球
海运业陷入持续低迷状态,我国海运企业大面积亏损,部分中小海运企业更是经营困难,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明显收窄,步入中低速增长时期,目前海运企业步履维艰。
建设海运强国应从六个方面发力
杨传堂指出:建设我国海运强国要从六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拥有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专业化海运船队,海运进口原油中方承运份额与其他进口大国相当,其他资源进口承运比重明显提高;二是拥有由大型化、专业化码头和完善的集疏运系统组成的现代化港口体系,能力适度超前;三是拥有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品牌海运企业、港口建设和运营企业、全球物流经营企业,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中心;四是基本形成现代化海运治理体系,实现海运治理能力现代化,法律法规较为完善,执法行为更加规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五是拥有装备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反应快速化、巡航搜救立体化的水上支持保障系统;六是海运创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形成反应灵敏、运行高效的国内外、政企间互动机制,在国际海运规则、标准、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影响力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