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三峡成库后,库区航道条件大幅改善,船舶大型化、标准化发展迅猛,目前重庆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已达到2460载重吨,3000吨级以下货船已经逐步退出长江干线长途运输市场,5000吨级船舶凭借其能耗低、成本低、运量大的优势已成为主力船型。但这些大型船舶设计吃水大多在4米以上,枯水期通过库区回水变动段以及中游荆江河段时,受航道宽度不足或水深不够等限制,影响其正常通航,也影响了长江黄金水道整体效益的发挥。
目前,长江干线在重庆段形成了“一港三尺度”的现象:重庆涪陵以下常年库区航道最小维护水深已经达到4.5米,而涪陵以上至重庆朝天门112.4公里航道为II级,最小维护水深3.5米,朝天门以上59公里航道则为III级,最小维护水深2.7米。在三峡水库水位消落期,涪陵以上变动回水区河段部分滩险可供航行的航道尺度不足,造成每年约有3个月左右的时间,大型船舶及豪华邮轮等无法上行至重庆主城,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时,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由于自然特性复杂、加之三峡蓄水影响,河床演变剧烈、洲滩变迁频繁、航槽极不稳定,碍航情况频发,也已经成为长江黄金水道上的“瓶颈”。该河段现行航道等级为Ⅱ级,枯水期 (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最小航道维护尺度为3.2米,船舶需要减载通过中游航道,造成船舶运行成本大大增加。减载不仅造成船舶航行周期增加,而且给企业效益带来巨大损失。
长江连通我国七省二市,形成了贯穿东中西部的沿江经济带,为打造好沿江经济带,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武汉中游航运中心和重庆上游航运中心的有效互动,实现协调发展,应尽快解决长江上游库区变动回水区和中游河段航道“瓶颈”问题,提升长江干线航道的整体通过能力。
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的航道整治建设力度,将4.5m水深延伸至重庆,将重庆以上河段则由现有Ⅲ级航道提升至Ⅱ级航道;同时加快实施中游航道整治,将中游航道最小水深提高到4.5米。(本文是作者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