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输物流 > 海运 >
“两会”热议航运业未来发展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155 日期:2014-03-25

全国两会已落下帷幕,但代表委员们对于航运以及相关产业的未来发展仍在持续关注。海运业国家战略、自贸试验区、航道法、长江航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当下热议的航运话题,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的议案以及相关建议中频繁出现,引起行业的强烈反响。

加快制定物流业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营口港务集团董事长高宝玉建议,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统一集装箱运输相关标准,研究管理新模式,进一步促进集装箱运输事业发展。

依据交通运输部规定,集装箱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超4.2米的即为超高车辆。然而目前,有两种符合国际运输标准的集装箱装车后车货总高度均超过4.2米限高界限。其中,GD规格的集装箱装车后车货高度是4.25米;HC规格的集装箱装车后车货高度是4.5米。“这两种集装箱在国内外使用频繁,而在公路运输过程中却要因超高而被处罚。治超标准的不统一,加上交叉、重复处罚时有发生,造成运输成本加大,加重了物流企业的负担。”高宝玉坦言,标准的不统一严重制约了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对此,高宝玉在提案中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修改集装箱车辆限高标准,将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2米修改为4.5米,以保证集装箱公路运输顺畅。二是统一公安交警与交通路政治超标准,以交通路政部门按车辆轴数核载运输吨位为标准,解决因执行法规的不一致造成运输成本加大的问题,并杜绝重复罚款现象发生。三是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统一水路、公路集装箱单箱载重量,使公路集装箱运输车辆限重标准与水路集装箱运输单箱核定装载量相匹配,研究并解决一辆六轴集装箱车能够装运两只20英尺重箱的实际问题。

加强长江危化品安全管理

据统计,目前长江沿线共布局化工园区62个,生产企业约2100家,生产和运输的危化品多达250余种。与长江沿线越来越繁荣的化工产业相对应的,却是长江危化品安全管理缺乏衔接,全过程安全难以保障。除此以外,长江危化品应急处置能力有限,重特大污染事故应急资金缺乏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建议加强长江危化品生产和运输安全管理,保障长江生态安全。他提出从四个方面入手解决这一问题。

一是研究提高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企业的市场准入标准,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淘汰不符合新标准的企业;二是构建长江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等全过程动态监管平台,实施危化品“电子标签”管理,实时跟踪、掌握和共享危化品属性、产地、流向以及事故处置方法等信息,加强监管衔接,实现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等环节全过程动态监控;三是强化所有人的安全责任,增强风险共担能力,修改《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四是加强对非油类危化品泄漏事故的应急技术研究,建立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加强专业应急队伍建设。

发展海洋装备助推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对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非常关注。他表示,推动海洋装备的研发、设计与建造,是造船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胡可一认为,首先,应在船舶建造和研发能力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能够设计和建造各类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其次,船舶工业要成为海洋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国家“硬”实力起到积极作用。因此,中国造船企业不能局限于传统船舶产品业务,要在海洋装备制造业中具备自身完整的产业体系。另外,骨干造船企业要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适应力,能够高效率地提供不同的服务和产品。通过学习日本、韩国先进造船模式,中国不少造船企业造船专业化程度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在船舶制造以外更广阔的市场领域,需要如柔性生产等这样的灵活性,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