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8时,伴随着闸门缓缓关闭,联通京杭大运河和里下河地区的重要水上交通枢纽运东船闸、芒稻船闸扩容改造工程正式停航施工,这预示着今后该水域船民待闸时间将至少缩短一半以上。两座船闸扩容改造工程完工后,扬州将增添两条可通1000吨级以上船舶的“水上高速”通道。
作为“两纵四横”干线航道网之一的通扬线起点,始建于1984年的运东船闸承担着沟通京杭大运河与里下河地区的水运经济的重要作用。
由于原船闸年设计通过量为1000万吨,目前已运行30年,实际年通过量已达2500万吨左右,是设计通过量的2.5倍之多,这导致船舶待闸时间长,不适应当前船舶大型化和水运事业发展需求,多年超负荷运行也制约了通扬线黄金水道的发展。
而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芒稻船闸,始建于1964年10月,年设计通过量仅为300万吨。随着航道货运量的不断增长,目前,芒稻船闸的年通过量已达2000多万吨,是原设计通过量的6倍多。
为打通这两处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江苏省航道部门总投资约6.5亿对两座船闸实施扩容改造。改造后的两座船闸均按照3级船闸标准建设,新建船闸尺度为闸室长230米、口门宽23米、最小门槛水深4米,最大设计船舶等级为1000吨级。其中,运东设计年船舶通过量为7040万吨,芒稻船闸年设计单向通过能力为2400万吨。
船闸扩容,带来最直观的效果就是船舶通行量的提升。“一个3000-4000总吨的船队,现在通过运东船闸需要3-4个闸室才能全部放行,而扩容之后,一个闸室就能让整个船队通过。”该扩容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运东船闸扩容工程还预留了水上“ETC”(不停航缴费系统)通道,将大大缩短待闸时间,提升船舶过闸速度,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水上高速”。
运东船闸扩容后,通扬线将成为扬州到南通的“黄金水道”,成为内河地区从对接沿江到策应国家沿海开发的战略通道。省干线航道网“一纵”重要组成部分的芒稻河航道,也是京杭运河徐扬段的入江分流航道。芒稻船闸扩容后能大大缓解淮河汛期泄洪和京杭运河通航的压力。
据悉,两座船闸扩容后,未来扬州通江达海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里下河地区商品可直接运抵南通出海,而从海上来的货运产品也可直接到达扬州沿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