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水运,一直是重庆的交通优势。
过去的一年,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激起了重庆加快推进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壮志豪情。全市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达1.37亿吨、91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5%、12.8%。如今,重庆已成为长江上游惟一拥有水运一类口岸、保税港区和5000吨级深水航道的地区,多项水运指标位居全国内河第一。随着全国内河在建的最大枢纽型港口主城果园港正式开港营运,重庆水运顺势而上,正在逐步向“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迈进。
“在全国水运生产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重庆水运发展能实现逆势增长,成绩斐然,实属不易。”在1月9日的全市交通工作会议上,市港航局局长汪伯涛提出,2014年,重庆水运系统将按照全市交通工作会议的各项工作部署,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为主线,以转型升级为动力,以强化安全为保障,以服务民生为根本,围绕“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安全稳定、优化服务、改善民生”为重点,再造“升级版”,使重庆水运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重建设
航道整治和港口建设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
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必须有良好的水运基础设施条件作为依托。在全市交通工作会议上,关于2014年水运工作,市交委主任滕宏伟指出,我市要“着力改善航运基础设施条件,增强水运集聚辐射能力”。
航道整治和港口建设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2014年,重庆水运将进一步推进这两项重要工作:
把航道整治作为水运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支流航道整治。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启动长江涪陵至主城段航道整治,完成嘉陵江石门航道炸礁工程,加快乌江河口至白马三级航道建设,加快建设乌江、小江、梅溪河、抱龙河等航道的支持保障系统,争取完成嘉陵江草街至渠河嘴、乌江白马至彭水、渠江重庆段等航道整治的前期工作。力争支流对干流的贡献率提高到26%。
2013年,以主城果园港为代表,重庆港口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2014年,将进一步有序推进重点港口建设,完成主城果园进港铁路主体工程、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20万标箱,同时加快万州新田港等项目建设,开工巴南佛耳岩二期工程。此外,还要积极做好九龙坡港等老旧码头的转型调整工作,加大违规码头整治力度,推进港口公用锚地建设,逐步形成与吞吐能力相适应的配套锚地体系。
调结构
完成老旧运输船舶拆解120艘、船型标准化率达到73%
进一步促进船舶转型发展
2013年,我市水运通过逐步优化港口、航道结构,推动船型标准化,引导企业扩大规模,实施公铁水联运,实施“东扩西进”战略,发展综合物流、全程物流,逐步实现“腾笼换鸟”,使全市水运发展取得了新突破。事实证明,我市水运的这一发展方向是正确而明智的。
汪伯涛表示,2014年,我市水运将进一步促进船舶转型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完成老旧运输船舶拆解120艘,船型标准化率达到73%,力争跨省运输老旧普通客船淘汰80%,积极引导各种运输方式的运力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运力结构;鼓励发展安全节能的标准船型,建造和推广三峡船型试点船舶,建造嘉陵江合川水域LNG动力试点船舶,完成三峡升船机船型研发,推进嘉陵江、乌江等支流船型的转型升级。
引导企业结构调整,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减少经营主体,提高市场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新培育2-3家上市企业,力争新增1-2家30万吨以上规模化企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继续实施“东扩西进”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去”,大力推广港口企业“全程物流”和运输企业“综合物流”发展模式,逐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
强安全
初步建成水上交通应急救援体系
继续确保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安全工作向来是我市水运的核心工作之一,到目前为止,全市水上交通实现了连续126个月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地方水域连续3年保持“零死亡”的成绩。汪伯涛强调,2014年,我市水运工作将进一步强基固本,继续确保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为此,我市水运将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强化基础支撑,继续夯实安全基础;启动应急指挥船等艇趸建造工作,大力推进科技兴安。同时建设应急体系,强化救援能力,全面推进基础设施、装备和队伍建设,有效提升水上人命救助、应急抢险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积极探索平战结合模式,深化专业队伍与社会救援力量合作的应急搜救管理模式,推进水上交通指挥综合信息平台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开展汛情科学预报和事前预防应对研究,初步建成水上交通应急救援体系。
落实监管责任,强化隐患治理。坚持安全监管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深化“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网格化管理和“四会四制”工作机制,认真落实风险评估、挂牌督办、警示通报和诫勉约谈等制度,全面落实区县安全监管属地责任。以“四区一流”、“四客一危”为重点,加强对“四季七节”和三峡水库蓄退水等重点时段的现场监管。继续加强嘉陵江通航秩序、港口违法建设、非法经营等专项整治,加大查处打击力度。深化与重庆海事局等涉水管理部门联席机制,共同规范交界水域港口、船舶管理,加大违法行为整治力度。
同时落实主体责任,在巩固客运、危化港航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回头看”,对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隐患不整改的行为实行“零容忍”。
惠民生
推动“营改增”补助等优惠政策“落地”
全面提升水运服务能力
交通发展的根本,即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民生。2014年,我市水运将进一步务实为民,全面提升水运服务能力。
汪伯涛表示,今年我市水运系统要扎实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落实危险货物作业港口经营许可等12项行政审批权下放区县,积极推动港口岸线选址环节和港口安全评价报告审查的取消,简化船舶转籍检验等审批流程,推广使用运政、港口综合信息系统,提高审批效率。
此前,为促进我市水运发展,市政府已经相继出台了一批支持措施,2014年,这些惠民举措要全面落实:认真落实港口岸线使用费、停泊费等收费项目的取消和免征,积极推动“营改增”补助等优惠政策“落地”;继续实施好集中购买客渡船保险(放心保)、燃油补贴、库区渡运补贴等惠民措施,为渡运船舶配备8000个新型船用救生凳,便捷群众出行。
通过加强运输秩序维护、加强港口市场管理、加大航道执法力度、加强船检质量管理等,切实加强行业规范化管理,维护公平公正的经营秩序。同时深化作风转变,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密切联系群众,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重庆水运的行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