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输物流 > 海运 >
警惕!全球铁矿石巨头的“物流阴谋”,国内港口航企勿作棋子 ...
来源:第一物流网    作者: 阅读:254 日期:2014-10-19

  从去年开始,中国国内的钢材市场价格低迷,进而导致了全球铁矿石交易价格的下跌。今年第二季度,我国铁矿石的进口价格已经跌至谷底,但奇怪的是,全球铁矿石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不仅没有看空中国市场,反而继续加大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同时,淡水河谷为其40万吨级铁矿石船能够挂靠中国港口,不遗余力地做政府的公关,向中国航运企业威逼利诱,软硬兼施。


  在淡水河谷种种不寻常举动的背后,究竟包藏着怎样的居心?

  痛!40万吨级大船计划搁浅

  单以贸易市场化而言,淡水河谷的种种举动或可以被理解。但其背景及所涉及到的众多中国港口、航运国企的利益博弈,无疑将政府也拉了进来,使整个事情更加复杂。淡水河谷不按常理出牌,以手中的铁矿石大额运输订单“诱惑”中国航运企业,从而加速蚕食中国铁矿石进口的市场,提高份额,从而排挤必和必拓、力拓等竞争对手?--以物流订单换市场份额,这应该就是淡水河谷所期望的如意算盘。

  对国内港口和航运企业来说,这场看似有利的交易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风险呢?

  回顾历史,早在70年代,中国已与巴西淡水河谷开展铁矿石贸易;2009年,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市场已成为淡水河谷最大的铁矿石客户;2013年,淡水河谷对华铁矿石交易量约1.5亿吨,占其全球总量的六成。

  40年来,淡水河谷已累计向中国出口铁矿石11亿吨,中国市场庞大的需求量,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其国际铁矿石巨头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铁矿石的主要进口源依旧是澳大利亚,占总进口量的50%左右,从巴西进口的铁矿石占20%左右:这说明中国并未将主要筹码放在巴西,即使从未来看可能性也不大。中国政府更倾向于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构建资源安全保障供应体系,创建国际铁矿石市场新格局,同时也尽力去打破进口铁矿石来源单一和议价权缺失的尴尬。

  淡水河谷为了改变这种市场格局,只有获取更大的中国市场份额,才能控制更高的议价权,从而使企业获得可观的超额利润。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淡水河谷将重点放在拉低与竞争对手之间物流成本差距上。淡水河谷推出的“大船计划”,也是充分考虑到巴西到中国的运距是其竞争对手澳大利亚的3倍(过去3年巴西矿海运费为18~22美元/吨,而澳大利亚矿在7.5~10美元/吨),而通过启用40万吨级铁矿石船,海运费可望降到20美元/吨以下。但是,该计划因为遭到中国政府和大小船东的反对,一直未能获得实施。

  舍!以逆市订单换公关资源

  尽管受到政策的阻碍,淡水河谷从未放弃与中国政府、船东的博弈,多方寻找其大船靠港的机会,反复试探中国的“底线”。其手中最大的筹码,就是充分利用中国港口、航运企业的趋利心理,在当前整个铁矿石航运市场不景气,中国国内钢材一片低迷的背景下,逆市抛出运输大单,吸引中国港口、航运企业成为其“大船计划”的铺路石、敲门砖。以此途径,淡水河谷将借助国内港口、大型航运企业的政府关系和行业影响力,迫使相关企业和政府逐渐松动,最终放弃对其的限制。前不久,随着连云港等港口“偷偷”接受40万吨级船的(减载)挂靠,标志着淡水河谷的订单攻势已经取得了局部的胜利!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阴谋论已经取得的效果远不仅于此。

  今年,淡水河谷与中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淡水河谷将原属于自有并运营的四艘VALEMAX(40万吨级散货船)卖给中远,但又与中远签订了这四艘船长达25年的包租协议。紧接着,又与招商轮船旗下香港明华船务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达成25年铁矿石包运合同。其他的大船将分别由东海运等世界各地船东拥有并租赁给淡水河谷使用。这种利益捆绑式的策略显然是为了下一步,敲开中国接受40万吨级大船直接挂靠的大门,倒逼中国政府修改现有的规定条文。

  除了在市场上抛撒订单外,淡水河谷还在中巴两国外交级的舞台上长袖善舞,屡有斩获。就在习近平主席曾访问巴西期间,淡水河谷还获得中国银行25亿美元的融资支持;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了50亿美元信用贷款的基础条款框架合作协议;其下辖的巴西图巴朗港与中国连云港港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图巴朗港负责淡水河谷35%的铁矿石出口业务。

  淡水河谷将会更好利用这些政府层面级的合作,外加市场的施压,来加速阴谋论的实现。并且,淡水河谷对此非常自信,曾高调宣布,计划未来5年内,将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翻番,出口量扩大到每年4亿吨,比2013年2.7亿吨的出口量高出近50%,媒体解读为其对中巴贸易前景看好的积极回应,事实上是对抢占中国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快大船靠泊中国的坚决态度。

  慎!勿贪小利而失大局,枉作马前卒!

  从这一系列事件说明,中国铁矿石贸易以及物流已经处于白热化竞争,甚至对国内企业而言,可能是一种恶性竞争。尽管从需求看,中国的城镇化建设用钢量并未饱和,尤其在三四线城市,城镇化建设的用钢需求量将会明显增加。这种中国的进口需求强劲,巴西的出口渴望也很强烈的情形下,淡水河谷处于暂时的 制高点,中国港口、航运企业更应该谨慎合作,不要成为其控制中国市场的棋子。

  作者简介:杜海(笔名),资深航运研究专家,第一物流网特约撰稿人。本文由作者授权第一物流网发布,谨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如需转载,请与本站联系,微信号:cn156news,或发邮件:baijia@cn156.com。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