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输物流 > 海运 >
自贸区海关将探索“一窗式审批”
来源:文汇报    作者: 阅读:140 日期:2014-01-21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3个多月,海关的制度创新不断深入。市人大代表、上海海关关长李书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上海海关去年在自贸区内试点了多项监管创新,收效显著。“大信息、大数据是下一步自贸区发展的必需条件,海关要利用相关技术,积极探索各部门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海关将探索单一窗口建设,让企业一次申报满足所有相关部门的管理需求。”

李书玉用“五化五方面”来概括海关去年起在自贸区的监管创新。所谓“五化”,即法制化、信息化、智能化、便利化、安全化。以此为原则,自贸区海关探索了简政放权、模式创新、流程再造、智能管控及资源整合共五方面的工作。

李书玉介绍,自贸区海关精简了审批事项,由原先的10个方面涉及38次审批,精简为5个方面涉及14次审批。此外,自贸区海关让渡管理事权,拿出五个方面的事项,让社会共管、企业自管、行业协管。原先由上海海关管理的事项,也有一部分下放到基层海关管理,减少了审批的层级。

针对海关的通关、加工贸易管理及卡口的备案、放行等,自贸区海关推行了最大限度的无纸化作业。过去一票一报、一票一税的税收管理方式,在自贸区海关趋于集约化,改为按月集中申报,一次性缴纳税款,大大节省了企业成本,提升了效率。李书玉表示,在物流流转模式上,自贸区海关探索“先入区、后报关”,试点范围由自贸区挂牌之初的6家企业拓展到如今的47家,今后还将继续扩大规模。在自贸区内企业货物区与区之间的流转,由海关监管车辆运输变为企业自行运输的改革,也收效良好。

李书玉说,自贸区海关还借助流程简化和科技应用,将原先从备案到核销的39个环节精简到32个,其中20个实现了计算机作业,“这意味着,现在企业能够感受到的环节仅12个,货物进出、核销所耗的时间和成本大幅降低了。”自贸区海关的卡口也经历了智能化改造。在改造之前,货物进关需要司机两上两下,盖四个章签四次字,如今简化成了“零上零下不盖章签字”。原先,货物入区的时间要2到3天;现在,包括港口提货、车辆运输、进入海关,耗时不过2小时左右,真正通过卡口的时间只要30秒。

在李书玉看来,海关总署要求进行自贸区海关的试验,核心是要试验政府管理模式和制度的创新。2013年探索的经验,今后会在适当的时机向自贸区外推广。

展望今年,李书玉表示,利用大数据技术探索各部门共享的信息化平台,是重要工作之一。此外,在美国、日本及欧盟国家,国际贸易中的单一窗口建设已广泛实行。企业通过一次性申报,就能解决与贸易相关的所有部门的需求。今年,海关也希望和检验检疫、税务、口岸等部门联合推动此项工作。

去年12月,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跨境通”上线。李书玉表示,在跨境电子商务方面,下一步要扩大商品的品种,支持电子口岸平台建设,增强商品的展示功能。此外,也要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的管理,确保安全规范地运行。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