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输物流 > 海运 >
业内人士:航运中心最重要是“平民化”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者: 阅读:182 日期:2014-09-22
  “实际上,建设航运中心不能为概念而概念,要明确理解航运中心可以为社会、为经济带来什么,落到最后,就是可以为人民群众带来什么。十八大指出: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所以说,建设航运中心就是民生工程,还需要多宣传多理解,只有人民群众认识到航运中心的重要性,很多政策才可以突破。所谓‘生根了,才开花’。这是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从理念上突破的瓶颈。”近日,记者就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的作用采访相关权威人士时,上海航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航交所”)总裁张页如是说。

  然而,航运中心建设政策落了地,并不意味着能“生根开花”。那么,到底要“生什么根开什么花,在哪里生根在哪里开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航运中心的“平民化”。张页表示。

  另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定要从集聚上有突破,落地政策需要有“广惠”效应,才能算是好政策。上海要体现航运的集聚,拼的是什么,政策?现在国内很多航运中心的政策都逐渐趋同,因此,最终还是要看生活成本、综合环境、口岸服务等,这是上海今后要花大力气思考的问题。

  那么,上海航运中心建设还有哪些短板?张页认为,一是希望航运市场能够平稳发展。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趋缓,航运市场自身又面临运力过剩等状况,所以期待市场实现大反转并不太现实;二是希望更多的资金进入航运业。当前中国正在进行房地产等产业的宏观调控,船舶可以称之为“流动的地产”,因此航运业确实也迫切地需要资金;三是希望航运走向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策,节能减排潮流不可阻挡。

  在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中,上海是龙头。上海自贸区就是要通过加快制度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进而产生或增强对长江流域的经济扩散辐射。

  上海自贸区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加快发展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业务”,目前自贸区在航运中心建设方面,还缺少面向国际的航运衍生品交易平台,上海航交所有责任和能力建设面向国际的航运衍生品交易平台。

  张页介绍,接下来,上海航交所将依托上海自贸区定位,打造上海国际航运衍生品交易中心,构建多层次航运衍生品交易市场,打造全球领先的航运衍生品电子交易平台。争取国际航运运价的话语权,为企业控制船运风险创造条件,实现上海发展资源配置型国际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提升我国航运强国地位。同时,将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逐步推出和培育国际干散货运价指数衍生品、国际原油运价指数衍生品,形成多层次产品结构。未来还有可能逐步推出运价指数期权交易,并加强与现货交易市场联动发展。此外,还将积极探索船舶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交易,构建多层次的国际化交易产品平台。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部署,发挥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作用,上海航交所正联合有关方,研究以内河航运融资租赁业务为切入点,开展航运融资租赁服务的可行性,充分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张页认为,航运融资租赁是连接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最佳纽带,依托金融租赁业务将工业、贸易、金融三个领域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以融物代替融资,保证资金直接进入实体经济,支持“长江经济带”内河船型标准化建设、装备制造业发展、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等方面的金融需求。

  关于船舶交易方面,张页侃侃而谈。上海航交所成立伊始,在航运交易方面非常注重对航运市场要素(即“人、船、货”)的集聚和交易,尤其在船舶交易的配套服务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2003年,在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航交所首家推出了“船舶交易专用发票”,为船舶买卖交易提供鉴证服务。经过多年发展,上海航交所交易服务的船型由原先较为单一的散杂货船、集装箱船、油船等扩展到冷藏船、挖泥船、工作船、液化气船等特种船型,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随着上海航交所在国内船舶交易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其功能地位也得到明显提升。在2010年交通运输部出台的《船舶交易管理规定》中,上海航交所被赋予了“组织船舶交易服务机构会员拟定统一规范的船舶交易服务规范、交易规则、交易合同示范文本……”,以及“建立全国统一的船舶交易信息平台”等职责。上海航交所从单纯的船舶交易鉴证者转型发展为全国示范性交易市场,担负着引领全国船舶交易市场规范发展的重任。为此,上海航交所敢“闯”善“创”,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新服务:一是携手中国船东协会联合编制全新的《二手船买卖标准合同》,有望成为继挪威版本后被业界广为认可的“上海版本”船舶买卖合同;二是发布上海船舶价格指数;三是组建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船舶保险公估的公司——上海船舶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