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连接我国东、中、西部,是重要的水上运输大动脉,对沿江经济来说,长江航运起着重要支撑作用,而对长江航运来说,长江航道是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的设施。”长江航道局局长熊学斌说。
“建设长江黄金水道,航道要先行。”熊学斌表示,“当前,在中央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大背景下,长江航道的建设要做到‘五个主动’,即:主动适应流域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发挥长江航道的纽带作用;主动适应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需要,积极发挥长江航道的先导作用;主动适应长江水运发展需要,积极发挥长江航道的基础作用;主动适应干支联动建设需要,积极发挥干线航道的辐射作用;主动适应生态建设的长远需要,积极发挥长江航道的促进作用。”
“具体举措就是加快建设高等级航道、智能航道和生态航道,从航道整治、航道维护及信息化服务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航道疏浚治理,提高通航标准,为沿江经济发展服务。”熊学斌说。
建设高等级航道,一方面是通过航道整治,改善航道条件;另一方面是加强航道维护管理,提高维护尺度。
90年代以前,国家对长江航道建设的投入较少,航道条件总体落后。90年代以来,国家的投入逐年加大,“十一五”期间达到52亿元。2009年国家批复的《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十二五”到“十三五”10年间计划再投入430亿元,其中300亿元用于航道整治。2011年,国家颁布《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长江与内河水运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航道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现在,我们正在加紧实施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通过整治,到2015年航道水深可以达到3.5米,满足万吨级船队和3000吨级货船双向通航的要求,提前实现2020年目标,并为以后进一步提升通航标准奠定基础。”熊学斌说。
近10年,按照“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的建设思路,长江航道局对一大批浅滩河段进行了整治,航道维护尺度全面提升。目前,长江干线江苏太仓以下航道水深达到12.5米;南京至太仓段航道水深达到10.8米;芜湖至南京段航道水深达到10.5米;安庆至芜湖段枯水期航道最低水深达到6米;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最低水深达到4.5米;武汉至城陵矶段航道最低水深达到3.7米;城陵矶至枝江段航道最低水深达到3.3米;宜昌至重庆段航道成为库区深水航道;重庆至宜宾段最低航道水深达到2.7米。按照国家《内河通航标准》,长江干线2687.8公里航道全部达到国家三级或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建设标准。
“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沿江省市对长江航道通航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中游的武汉市计划到2020年初步建成‘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希望武汉到安庆的航道水深能达到6米,4.5米的航道水深能一年四季通达宜昌,由于中游的大规模整治才刚刚起步,目前只有汛期、中洪水期能满足这个要求。”熊学斌表示,“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今年,长江航道局已经启动6.0米水深航道常年通达武汉、4.5米水深航道常年通达宜昌的前期研究、模型试验工作,而长江上游河段提升航道等级及延伸航道里程等工作也已提上议程,下游南京以下河段随着12.5米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完成,5万吨海轮可以实现全年昼夜通航。”
“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挖掘航道水深潜能,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另一项重点工作。”熊学斌说,“我们把最新的航道信息和数据集成到航道图上,船舶航行,只要打开电子航道图的显示屏,就可以根据自身运输需要,个性化定制不同水深的航线,并且对该航线未来几天内的航道水位进行查询了解。”
“而建设生态航道是长江航道未来发展的方向。”熊学斌介绍,“长江航道实施科学的整治和适度的开发,合理利用长江自然水深进行水路运输,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在航道整治施工中,推行生态爆破、环保驱鱼、生态护坡等环保技术,尽量减小对水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
“总之,长江黄金水道如何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首先要通过系统整治和建设,提高干线航道的尺度和通过能力;其次要提高服务水平与信息化程度,利用自然水深提升航道维护标准,提高航道通过能力和航道服务水平,同时还要在建设长江航道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长江生态,把一条畅通、智能、生态、平安的现代化航道交给沿江人民。”熊学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