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地广人众”的国家,这是我们的优势,因为这个特点成就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同时也是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个特点也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最大的制约。全球化环境下的今天当外部经济需求减少或者消失,我们就很容易遭遇产能过剩的问题,那么扩大内需就成了推动经济长期发展的新的动力。
由于一直以来我们主要是靠着外贸拉动经济的发展。所以外贸带来的财富让沿海省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可以说沿海省份的硬件方面已经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这同样带来了很多挑战,如果经济发展只是集中在沿海,除了发展受制于外部经济,也会形成与内陆地区经济的贫富不均。在这种环境下,长江经济带的规划应该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那么实现的路径是什么?我认为长江经济带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那么一定要做到:“产业发展是前提,城镇化建设是主线,研发创新是核心,绿色经济是关键。”
产业发展的前提源于长江流域的工程设施和综合交通基础建设保障,然而更重要的是政府的综合的治理规划、统一的组织实施、高效有序的管理、流域区段的标准化建设、配套的法律依据建设等,这是保障长江经济带成败的关键因素。
产业和城镇化的繁荣源于先进的制造业及配套的物流业、服务业。这块的实现途径应该以上海为龙头带动“河海港”联运,同时利用好欧亚大陆桥南线通过完善的“水铁公”立体交通,并通过上海、武汉、重庆作为三大转运中心,带动长江流域生产要素集聚于各城镇点,以长江为轴形成“点-轴-面”联动发展。
产业和城镇化的繁荣会促进内需由沿海分散化向内转移。然而要想完成扩大内需这个转型方针,就不只是要满足既有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创造”需求。除基础的交通建设之外,资讯传递这种高科技的服务业将会是下一轮经济成长的重心,所以在打造经济带的同时要将智慧城市的思路,通过电信网、互联网、电视网三网融合,进而促进物联网、云端计算的研发和应用。
中国GDP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而相对应的,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损失占GDP的8%到12%,所以政府在开发长江经济带的过程中,势必不能走欧美日的老路。在扩大内需的同时要朝着绿色环保与高科技领域发展,大力开发节能环保与效率使用的技术,结合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做到整体综合的规划、设计、开发才能让资源可持续的循环。这点是关键点其实也是目前的难点。
中国要想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我认为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一步至关重要。如果成功,经济建设的发展就会从1.8万公里的沿海边界通过长江延伸到6300公里的内陆来。同时中国也将从外部经济依赖走向长期、独立的经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