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宿迁市地方海事局了解到,京杭运河宿迁皂河段近日迎来待闸船舶滞留量第二次高峰期。经初步统计,201313年12月初,在皂河船闸上下游不到20公里的航道上,滞留待闸船舶数超过3700艘,逼近4000艘大关。船舶待闸时间约需6天,每天还有30艘的递增趋势。
大量的待闸船舶滞留,给该段通航安全和航道畅通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海事局负责人表示,虽然目前的情况有所缓解,但根本原因不解决,隐患仍存在。
据宿迁市地方海事局副局长王玉春分析,船闸的通过能力远远滞后船舶流量是造成大量船舶滞留的首要原因。皂河船闸共分为三线,设计船舶通过能力为8400万吨,而2012年船舶通过量已达2.52亿吨,为设计通过能力的3倍;截止2013年12月4日,船舶通过量已达到了2.53亿吨。
据悉,造成大量船舶滞留还和皂河段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皂河船闸是北方煤炭、建材南下的重要口门。山东台儿庄复线船闸,苏北运河刘山复线船闸,骆马湖黄砂船,邳州及新沂港多个方向的来船均汇集于此,通过皂河船闸进入苏北运河腹地。
另外,水运行情全面回暖致使船舶周转速度加快、宿迁地区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增加了对水运建材的需求量、苏北运河联合调度限制皂河船闸放行量等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对此,海事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管理前移,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全部要到一线站点工作,以增强一线的执法力量;加大巡航力度,成立巡航组每天坚持航道巡查,另外,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开展电子巡航,一旦发现航道不通或密度过大,工作人员会及时通知所在地海事机构快速处理;保障重点物资的运输,对于涉及电煤、油料、粮食、建材、化学品等重点物资运输的船舶实施优先签证。
针对长期以来皂河段船闸船舶滞留的状况,除了海事部门的努力,还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相关部门应在加强骆马湖区采砂管理,加快徐洪河航道基础实施的升级改造,对投入苏北运河的船舶运力进行科学研判,取缔沿线的非法码头等问题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