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作为内河水运大市,内河航运水污染防治工作是湖州市推进“五水共治”的主要内容,也是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湖州市各级交通运输部门、港航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开展“五水共治”的统一部署,在全行业迅速开展大规模的治水攻坚行动,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较好地实现了内河航运发展与水环境改善的双赢目标。
通过前一阶段的集中整治,湖州市交通水环境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内河航道通行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推进建设了一批水上景观工程,广大船员船户和沿线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有所提高,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州交通特色的水环境保护之路。
在航道生态养护工程、船舶新能源应用等方面,湖州市摸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坚持高位推动,明确责任抓组织保障。坚持把交通水环境治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紧拎在手,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职责分工,建立完善分级分层组织领导网络和责任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一抓到底的工作责任体系。一是组建机构、领导挂帅。二是条块结合、细化责任。强化部门牵头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逐一细化目标和任务。三是细定方案、挂图作战。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则,根据整治目标对全市主要航道逐一制定工作方案,有力推进整治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坚持项目引领,实化载体抓统筹推进。按照项目化实施的要求,着力从全局入手,抓好结合,精心设计工作载体,全面铺开交通治水“六大工程”,即实施航道整治工程、航道疏浚工程、护岸修复工程、航道绿化工程、航道清障工程和船舶监管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具体抓好“四个结合”:一是建护并举,抓好航道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结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考虑航运功能的同时,兼顾生态环保、水利等多方面的功能。二是水岸同步,抓好航道治理与护岸修复的结合。在集中力量推进航道清淤、清障拆违和水域保洁工作的同时,大力实施航道护岸修复工程,最大限度地维护沿岸生态环境。三是养绿齐抓,抓好航道养护和沿线绿化的结合。以推进航道养护工程为抓手,及时组织航道绿化缺棵补植,完善航道沿线绿化养护常态化管理工作模式。四是建管并重,抓好航道整治与船舶管理的结合。加大船舶动态监管力度,严查超限超载行为,规范船舶通行和停泊秩序,切实把好船舶监管源头关。
坚持重点突出,以点带面抓覆盖延伸。湖州市内河航道水环境治理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责任大。为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工作原则,先啃硬骨头,再打歼灭战。重点聚焦“三不一推”,即严控油污水“不违排”,加强船舶垃圾管理“不乱扔”,狠抓危险品防治“不泄露”,力推清洁能源使用。
坚持标本兼治,严格要求抓长效管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整治、建设与管理并重,以整治促建设、以建设促管理、以管理促规范,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推动整治工作常态化。建立交通水环境治理工作例会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推进社会化监督考评机制。二是推动整治工作制度化。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船舶管理防止环境污染的通知》等制度,建立健全“五水共治”日常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排污行为。三是推动整治工作社会化。坚持广泛宣传和重点教育相结合,引导群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养成环境卫生习惯,提高居民生态意识和参与治理的自觉性,在全社会营造“生态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