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原油泄漏入海清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胶州湾受溢油污染海域内的油污带已经基本清理完毕。
累计投入170艘次清污船
记者跟随者青岛海事局海巡0511号巡逻船来到了溢油附近海域,与事故发生当天的情景完全不同,海面上早已不见原油的踪影。据介绍,目前,胶州湾海上溢油得到有效处置清理,受到溢油污染的海域已经基本清理完毕。“咱们目前所在的海域是二期油码头附近,是受溢油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当时,这一带海面全是溢油,严重的地方整个海面都是黑色的,扔一块石头都不见水花。在事故发生后,青岛市海上搜救中心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以赴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在22日当天,海事局投入了4艘海巡船巡视油污分布情况,并调派了‘碧海07’‘千和105’等10艘清污船进行污染处置。在溢油河岔口布设了两道围油栏,总长度约3000米,围油栏外布置了海事巡逻艇警戒,我们的现场人员和清污船分别从岸上和围油栏内外海面用吸油毡清理浮油。”青岛海事局监管二处处长助理洪辉介绍说,对于大面积的油污带,则主要采用吸油拖缆围控,收油机回收,部分区域使用消油剂。
据统计,截至11月27日16时,青岛海事局累计协调170艘次清污船,布设围油栏4720米,使用吸油拖缆约5200米,抛投吸油毡20吨,出动清污人员2920人次,累计回收油水垃圾(吸油毡、吸油拖缆)209吨,油水混合物112吨。“27日以后,再没有接到海上溢油的报告。目前,我们的海上清污力量处于待命状态,每天派巡逻艇进行连续监视,同时利用卫星遥感等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海上溢油,立刻调集清污力量进行清理。此外,我们组织了3个陆上突击队,配合环保部门进行岸线的清污。”洪辉介绍说。
港口生产有序进行
“事故发生后,由于海上清污船舶较多,高峰时近30艘各种海巡艇、清污船等在较小的海区内行动,追随油污带漂移而做无规律航行。为了确保清污船安全,防止其他船舶对清污行动造成影响,在事故发生后,我们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对受到溢油污染的海面进行交通管制,停止安排船舶进入胶州湾内的油轮锚地,非特别需要不安排船舶进入湾内的港内锚地。为清污行动创设安全的水域环境,保障清污船的安全。”洪辉介绍说,同时,加强了对生产性船舶的交通组织管理,使得青岛港水域忙而不乱,船舶交通和清污行动互不影响,有效地防止了衍生事故的发生。
此外,为将事故影响降低到最小,除黄岛油港区码头因不具备靠泊作业条件外,青岛港其他码头船舶靠离泊作业正常进行。据统计,自事故发生后至11月28日上午的六天时间,共有约1100艘次船舶进出青岛港,与常态无异。在经过企业严格自查的基础上,黄岛油港区的两座30万吨级、一座25 万吨级码头也于11月25日中午开始靠泊船舶。海上清污行动未对港口生产造成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