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输物流 > 海运 >
水深就是“生命线”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者: 阅读:131 日期:2013-11-27

2011年5月18日,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投用,进入运行、维护、管理的崭新阶段。12.5米,标注的是长江与大海相拥的深度,展示的则是交通之于经济发展引擎的力度。

两年多来,这条牵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的运输“大动脉”,通航深度保证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且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保水深”的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维护方法与管理手段?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科学调配施工力量

长江口深水航道维护疏浚里程长,河口自然条件恶劣,受流域来水来沙、风浪潮等因素影响,回淤强度大。近三年来,12.5米深水航道的年回淤总量平均约为8000多万立方米。

从回淤量时间分布看,长江口深水航道呈现高度集中的态势,每年6月至11月回淤量约占全年回淤量的80%。从回淤沿程分布上看,呈现出由一峰突起到双峰并立的分布格局。

“深水线就是‘生命线’,确保航道畅通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局长冯俊表示,2011年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的维护长度是92.268公里,2012年3月21日进一步延长至125.7公里。能不能守住12.5米水深,首要问题是如何战胜回淤。

“守住水深,首要一点是创新维护疏浚管理思路,精心组织、科学调配施工力量,确保航道维护力量合理投入。”冯俊告诉记者,根据回淤分布新特点,该局精心设计招标方案,根据枯季和洪季回淤维护量的差异,分成基本标和季节性标。基本标即设置基本回淤维护量,要求施工企业投入一定施工力量,全年进行维护,打持久战。同时,再划分两个季节性标,在洪季回淤量高峰时,确保能力强、技术先进的主力耙吸式挖泥船投入施工,打歼灭战。

“此举有效确保了长江口回淤高峰季节大型主力船机设备的投入,并为应对航道回淤分布在时空上高度集中的实际情况而动态调整施工力量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我局自有耙吸船的施工调度,充分发挥其能力,降低维护费用创造了有利的局面。”冯俊说。

长江口施工力量不断增强。2012年5月、2013年3月,两艘舱容12000立方米大型耙吸式挖泥船“长江口01”、“长江口02”轮相继投产。该局设备资产管理处处长陆士明表示,这两艘船舶按照长江口的特点建造,施工效率超出同级船舶1.5倍,是航道维护疏浚的主力,能在特殊情况下为航道维护提供应急保障。

作为深水航道疏浚主力军,中标单位——中港疏浚有限公司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疏浚工程项目经理部常务副经理薛海兵告诉记者,该公司统筹考虑,合理安排枯、洪两季施工力量。在具体施工中,他们根据不同施工区段和季节的特点,结合船舶设备情况,试验并确定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施工系数组合规范,使航速、泥泵转速、耙齿数量等要素合理配置,实现规范施工和科学管理。

维护管理精细化

“水深线就是生命线”不仅是长江口航道管理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维护疏浚质量的集中体现。回顾过去两年长江口深水航道维护管理工作,有一个关键词脱颖而出,这就是“精细化管理”。

谈及精细化管理,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工程管理处处长朱剑飞深有感触地说:“精细化管理贯穿了维护疏浚的整个过程。”无论是质量控制、进度把控、投资控制,还是安全管理、船方计量、环保监测等环节,都有精细化管理的身影。“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是要确保测得准和船方准。这就要求每一方土计算得都很精确。算少了,施工单位不干,算多了,国家受到损失。”朱剑飞说。

从进入长江口的第一天起,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就通过疏浚监理收集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回淤资料,在全国同行业率先进行了船方计量、回淤量统计的资料收集与分析,建立回淤基础资料数据库。现任天科监理咨询事务所长江口监理部总监崔湘基告诉记者,“从2004年至今的每一组数据都可以追溯。每一个过程都有资料,挖的每一方土都可以还原到航槽里。”

在现场监理过程中,还要特别留心,不能走偏。“在船方计量方面,驻船监理对耙吸式施工船舶显示的装载量进行如实记录,并逐船采集各种施工数据,通过手工计算进行逐船审核。当手工计算结果与施工船舶测算出来的数据偏差超过5%,监理就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力求准确。”崔湘基说。

监理的做法只是长江口深水航道维护管理精细化的一个缩影。据悉,长江口航道管理局积极开展航道回淤监测和分析工作,及时合理调度施工能力,按回淤分布、回淤强度以及不同船型的施工能力及特点,安排施工区段及抛泥地点,并根据各标段合同单价的经济性比较表对船舶的施工区段进行再次确认,从施工调度管理上挖潜,有效地控制了维护成本。

该局综合规划处处长戴菊明认为,维护管理中,计量精细化的目标是最终达到用最经济的费用维护长江口航道。为此,该局重点加强现场计量率定的频次和力度,有效保证了现场计量的准确性和工程投资的安全,并根据合同规定及实际测图情况,对原有超挖方量的计算方法进行调整,使得超挖部分的扣除更加科学和合理。

誓将回淤规律摸清

“虽然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的维护管理工作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但是,作为一个新建成的大型复杂河口人工深水航道,当前航道的回淤量还比较大、维护费用还比较高。”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工程管理处处长朱剑飞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目前对长江口的认知还只是冰山一角,限于多方面因素制约,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回淤规律一时还难以准确把握,但是为了摸清它的脾气禀性,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主动出击,将进一步做好回淤原因分析及减淤工程措施研究工作。

在交通运输部的要求和支持下,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已经列出两个专题进行研究,寻找回淤规律和回淤原因,其基本研究思路已获得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的肯定。

俗话说,一寸水深一寸金。长江口深水航道水深的持续稳定,带来了显著的通航效益,极大地释放了长江航道潜力,带动了沿江经济发展。“尽早将回淤规律掌握,对于维护12.5米水深有着重要意义。”朱剑飞说。

“12.5米深水航道治理成果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保住这个胜利果实。”冯俊坚定表示。事实上,种种数据清晰地表明,保障长江口12.5米水深已不容有失。以交通水运科学研究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的最新成果作为参考,2011年深水航道治理为航运企业和沿江主要港口带来的经济效益分别为77.26亿元和10.95亿元,较2010年同比增长了20.89%和29.30%。

“水深线就是生命线,”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局长冯俊表示,作为立局之本、生存之基、发展之源,全局上下全力以赴保水深,保畅通,将向世人证明长江口深水航道不仅挖得出,而且守得住。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