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卖盈利资产获取非经营性收益
为避免连亏三年暂停上市,一场由大股东中远集团主导的资产腾挪大戏正在上演。
2012年11、12月,中国远洋先后转让旗下航空货运业务“东方远航”和特种船资产“广州远洋”,两笔转让总共获得资金16.57亿元。2013年4月,公司公告称,将中远物流100%股权转让给中远集团,转让价67.39亿元。(消息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
2013年1月25日,中国远洋发布业绩预亏公告称,继2011年巨亏104.5亿元后,2012年公司仍将出现较大亏损,这意味着中国远洋已戴上“ST”的帽子。如果2013年继续亏损,中国远洋将成为*ST股(退市预警),面临摘牌风险。
对于中远面临的窘境,有市场人士曾寄望中远获得国家救市资金,但这一愿望最近破灭。“中国远洋是一个企业,企业的经营是市场行为,应该按照市场规律调整自己的经营和行为。”国资委主任王勇曾表示,尚没有考虑注资中国远洋。
中远开始出招自救,出售中远物流股权正是其第一步举措。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8日,由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在家电和电子物流、航空物流、化工物流、海运空运货代等业务领域提供物流解决方案,以“PENAVICO”品牌经营的船代业务在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
中国远洋目前尚未和中远集团确定此次交易的价格,相关评估仍在进行,但中国远洋说,此次交易预计不会达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标准。
上述办法规定,如果出售资产超过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资产总额的50%,或者其营收超过全部营收的50%,或净利润超过50%,则达到重大资产重组标准。
在中国远洋的业务架构中,中远物流的资产比重虽然不大,但是中国远洋旗下快速增长的业务之一,贡献的利润也不少。2011年,中远物流营收63.95亿元,利润贡献6.02亿元。2012年上半年,中远物流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了42.9%,中远物流营业收入为39.76亿元,同比上升42.9%,占同期中国远洋346.5亿元收入的11.5%是整个中远集团中盈利增长最快的业务。
把一个“下蛋金鸡”出售,对中远来说也是无可奈何,不仅因为这是该公司仅存的两块盈利资产之一,还因为除了中远物流以外,没有更好的可出售资产。
虽然有市场人士认为中远应该将亏损巨大的干散货业务出售给集团,但上述接近中远的人士认为,干散货业务和集装箱业务都属于中国远洋的核心业务,虽然亏损,卖掉它们,则“中国远洋”的平台意义就将发生巨变。另一方面,目前干散货市场如此低迷,即使中远想卖掉干散货业务,也卖不出好的价钱,没有溢价,那么出售对中远扭亏毫无意义。
至于另一块盈利的码头业务,虽然其资产更大,溢价或许能比中远物流高,但是由于码头业务基本装在另一家新加坡上市公司中远太平洋(中国远洋子公司)手中,出售和转换上市公司的股权,手续都会比较麻烦,不如中远物流干净利索。
自中国远洋公告出售中远物流后,中远集团反复表态称,以中国远洋作为其“资本平台”的战略绝不会改变。中国远洋也表示,“相信依托大股东中远集团的资源优势,定可抵御住市场低谷的冲击”。不过,对于外界传言,公司已经开始、或计划有更多其他资产剥离来创造更多非经营性收益,中国远洋均低调避开回应,称一切以有利于股东利益为原则。
采取多种措施 避免退市
除了出售中远物流获利外,中国远洋的总经理姜立军也表示正在研究任何可能的措施,来避免退市。据他介绍,中远集装箱航运将根据市场情况,合理调整航线结构、加强市场营销,努力稳定并恢复运价,同时进一步加大成本控制力度,特别是做好燃油成本的控制。而干散货航运要实现大幅减亏目标,确保企业生存。在其他业务方面,将继续巩固现有优势,积极拓展盈利空间。他不愿披露是否有意继续出售资产或股权。不过许尊武表示,将会在合作方面有所突破,比如中远干散货与中海干散货已经搭建了合作框架,共同稳定干散货市场。许尊武透露,两家干散货企业的运力规模大约占据全球干散货运力的7%左右,而两家公司在部分航线和市场均有所重叠,若是合作的话,能够加密航线服务能力,更好地给货主提供服务,从而提升运价议价权。(消息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
不过对于两家公司的合作前景,与会的一些航运分析师却并不看好。分析师认为,集装箱市场的航线互补性,比干散货市场要重要的多,因此航运公司之间的合作可以比较紧密,而且联手之后的议价权也会得以提升,但是在干散货市场,多为点对点的运输,议价权又掌握在货主手中,中远和中海的合作,并不能真正影响到市场格局,也无法掌握议价权。
市场难以复苏 扭亏很难
即使卖了中远物流,中国远洋今年的扭亏之路仍然艰辛。
2013年一二月份,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一度在750点徘徊, 3月12日收于847点。这个点位,离航运公司的盈亏分界线1500点还相去甚远。国际干散货交易报告显示,在3月份前期,海岬型船运价指数再度走跌。除了干散货市场不甚理想外,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行情也延续了上周的下滑趋势。除澳新航线市场订舱价格因3月中旬的涨价计划而有所上调外,大部分航线都有不同程度下跌。3月8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1110.77点,较上周下跌2.1%;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为1072.81点,较上周下跌4.0%。
鉴于航运市场情况不佳,多位航运分析师估计今年一季度中远的亏损将在十几亿元,如果市场仍旧没有回暖的迹象,则中远全年亏损至少会超过50亿元。因此,卖了中远物流,真的能帮助中远扭亏?关键在于中远物流的售价。
美根美林发布报告指出,该交易预期能够产生一次性收益约30亿人民币,可减轻集团因为连续三年录得亏损,令A股被除牌的风险。
国内航运分析师认为,按照目前中远物流57亿元的净资产价格,以及物流行业的估值,料会给予1.2-1.5倍的估值,则其交易价格最高只有85.5亿元,则中国远洋只能获得28.5亿元的溢价。
如此一来,中国远洋2013年料还有超过20亿元亏损需要其他方式填补。
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斌认为,中国远洋集团总经理马泽华近日表态中远集团有信心在2013年实现扭亏为盈,则其后续肯定“砸锅卖铁”也会有进一步的举动。据其分析,中远有部分高价租船合同将在今年到期,料可将亏损减轻一些,且有些船舶可以出售后回租,做融资租赁操作。(消息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