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经汕头海事局船检中心检验的2939总吨的“福顺96”集装箱轮顺利完工交付使用,该轮开创了汕头船检敞口集装箱船建造检验的最大吨位。
在为期八个月的驻厂检验中,汕头海事局船检中心验船师共驻厂90多天次,提出整改意见100多条,及时解决船舶在建造过程中的各项技术难题,为缩短船舶建造周期、尽快投入生产运营提供了“全方位、零距离”的优质服务。
开创汕头船检福建验船先河
近年来,乘着海西大发展的东风,海西航运业、特别是福建航运经济及船舶工业迅速发展,焕发着勃勃生机。但是,由于福建省船舶检验力量不足,造检不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导致许多新船建造业务转移到省外,福建资本建造的船舶“外挂”现象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福建船厂的发展,影响了海西经济区腾飞的步伐。
困境之中,海西船检业吹来了潮汕风。作为与海西地缘、人缘最近的地区,汕头海事局船检中心发扬经济特区“敢为人先”的精神,率先启动了福建驻厂建造检验工作,严把好船舶检验质量关,提供优质船检服务,多年来实现了“船舶检验发证差错率为零,核发船舶吨位证书差错率为零,因船舶检验质量而造成重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为零的“三零”目标。
随叫随到上门检验
“有多大的行业就有多大的船检,船检事业的发展与船舶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汕头海事局船检处处长姚少荣的一句话点出了船检业与造船业唇亡齿寒的关系。
为了不影响船舶的建造进度,保证企业按期交船,汕头海事局船检人员确立了“船户至上”的理念,推出了节假日“预约船检”服务,经常放弃公休日、节假日和工作日休息时间,实施“5+2”、“白+黑”的工作模式,提供“随叫随到、上门检验”的零距离贴心服务,只要一个电话,验船师就会以最快的速度为企业排忧解难,真正践行了“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船户一时难”的服务承诺。
作为距离海西经济区地缘最近的汕头,离福建宁德也有600多公里,驻厂检验除了吃住在船厂等工作环境的困难外,最需要克服的就是思乡之情。为了给船舶建造检验争取时间,驻厂检验的验船师经常在船厂一待就是七八天,有时候一个月要去两三趟,基本上整个月都吃住在船厂。
用汕头海事局船检中心主任助理林浩然的话来说,船舶检验既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辛苦活”。夏天船舱的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冬天则到处是冰冷的海水,为了检查到船舶的每一个细节,船检人员经常不得不深入到狭小的密闭空间内,忍受着高温和寒冷。
“脏点、累点、冷点、热点,是船检人的家常便饭,我们都习惯了。”小伙子憨厚地笑着说。
福建市场的汕头板块
为了拓宽服务平台,汕头海事局船检中心出台了《船舶一周建造进度及质量管理情况沟通》制度,在一张表中将船舶建造进度、船舶检验情况、船东代表意见和船检技术人员的意见一一列明,随时跟踪船舶建造进度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去年11月,汕头海事局还召开了首届船东大会,搭建船企与海事部门直接沟通的平台,主动对船舶检验的新要求进行宣贯,并制作精心编辑《汕头海事局船检业务服务手册》及《船检知识80问》等资料。
为了建立更直接更高效的沟通渠道,船检中心利用QQ网络平台建立了“船厂·船检业务沟通群”和“船公司船检业务沟通群”,实现了验船师和船厂、船公司主要业务人员、技术骨干网络平台的业务沟通、技术交流和资料传送,大大提高了船检服务效率。
如今,海西航运和汕头船检已经搭建起了良好的平台,海西的发展也为汕头船检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今年,经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多项新的检验业务纷沓而来。四艘海上自卸砂船已经开工检验,2艘全回转拖轮、3艘万吨级散货船的报检工作在准备中。项目顺利实施后,将填补汕头海事局没有开展海上自卸砂船建造检验的空白,提高敞口集装箱船的最大检验吨位,扩大汕头海事局登记检验大中型船舶的规模。
福建船舶检验市场的“汕头版块”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