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珠江进入枯水期,受上游来水不足影响,广西梧州长洲枢纽出库流量锐减,待闸船舶数逐渐上升,至10月25日,长洲枢纽下航待闸船舶数已超过300艘,并持续48小时以上,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江黄金水道通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规定,梧州市西江黄金水道通航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较大(Ⅲ)级响应。
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高度关注长洲枢纽通航情况,并把做好通航保畅工作作为局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10月16日,专门向广东、广西交通、航道、海事、船闸等各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今冬明春枯水期珠江通航保障工作有关建议的函》,要求各有关方面提前准备,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组织协调保障工作。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启动以后,每天安排专人值班,及时掌握通航情况和信息,编制《广西长洲枢纽船闸通航情况通报》报部。
为了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推进落实做好西江航运干线通航保障工作,11月7日,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任建华局长和航道与工程管理处张建新处长、办公室王灿强主任等赴广西梧州长洲枢纽现场办公进行协调,期间与梧州市政府及交通、港航、航道、海事、船闸管理等部门,认真分析形势并研究了下一步具体对策措施。
截至11月7日08:00时,梧州长洲枢纽待闸船舶数为598艘,其中上游470艘,下游128艘,日均报到船舶数约为260艘,日均过闸船舶数约为240艘,出库流量2000m3/s左右,通过长洲枢纽船舶吃水限制不得超过3.5m,目前船舶通航安全状况总体平稳。
据有关方面预测,随着枯水期进一步延续发展,长洲枢纽出库流量降继续减小,预计到11月下旬,出库流量将下降至1600m3/s左右,12月份和1月份长洲枢纽平均出库流量很可能下降至1300m3/s~1400m3/s,通航形势极为严峻。下一步各有关方面即将采取有效措施:一是逐步限制通过长洲枢纽船舶的实际吃水;二是根据情况限制沿江港口船舶签证;三是适时调度船闸运行方式。以便有效缓解长洲枢纽船舶滞航压力,维护通航安全秩序,相关通航信息将及时向社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