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供应链 > 管理 >
大宗商品电商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216 日期:2017-06-05
  近年来,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寻求转型升级得到快速发展,催生了产业互联网大爆发。为了满足实体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许多产业资本开始投资平台建设,大宗商品电商集中应运而生。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6年度中国大宗电商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大宗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13.36万亿元,同比增长20.14%。


  2016年中国大宗电商市场共发生了78起投融资事件,金额总计52.66亿元,其中在前十大融资案例中,金额最高的为美菜获D轮2亿美元、最低的为链尚网的B轮1500万美元。显示出大宗商品电商平台的发展势头良好。

  但实际上,大宗商品电商热度在不同产业上也出现了一定分化。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大宗电商融资领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农业、纺服、建材、化工、钢铁、能源、橡塑领域。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农业占据39.7%、纺服17.9%、建材15.3%。比较明显的是钢铁、化工、矿石、能源类的电商的投资青睐度已经被农业、纺织、建材等行业取代,以钢铁电商为代表的平台,不再追求“烧钱”的爆发式增长,也并没有像2015年那样投资火爆,尽管找钢网在2016年初获得e轮投资,但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2015年的成果。反而,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更加注重深耕细作,不断完善各流程服务,回归电商的本质。

  大宗商品电商现状——离真正电商尚有距离

  电子商务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特点,为企业、厂商与个人消费者都提供了新的交易渠道。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便捷安全的交易平台,实现了在线支付和物流与金融等服务,微观上便利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效率,宏观上通过电子商务的产业集群效应,推进了产业链发展。

  首先大多数电商平台并没有走出亏损。尽管平台规模、整体体量不断扩大,但从营业额与利润可以看出,盈利的仍在少数。以钢铁电商为例,找钢网、钢银、欧冶云商2016年较2015年营业收入大幅提高,三家201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0亿、211亿、198亿元。2016年三家总量达到千亿规模,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但另一方面不少电商平台营业额大幅下降,差距拉大。

  其次是尽管电商平台产生利润,但利润来自电商交易比例仍然较低,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电商仍然发展有限,买卖双方自动、自愿从平台上交易数量仍然非常少。而且B2B比B2C更难做,探索之路仍然艰辛。

  再次,多数工业类电商平台盈利模式仍然不清晰,电商平台对企业降本增效、价值创造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仍没有发挥出来,仓储业务多数还只停留在现货层面,跟平台对接有限(不排除个别平台做的比较好),供应链金融进展不顺利,没有有效发挥解决资金需求的有效效用。

  此外,第三方平台资源多是贸易商资源,生产厂家入驻有限,货物的价格和真实性仍缺乏保证,生产厂家和贸易商类平台“自营”成分较重。因此,电商营业额大幅增长,但各电商间差距逐步拉大,行业面临整合趋势已很明显。

  标准化建设水平较低

  这里说的标准化建设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标准化,而是在电商平台各环节的交易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比如如何保证平台资源与实际仓库资源相符,如何处理交易过程中的一系列讨价还价、质量异议处理的标准,如何有效降低沟通时间?如何处理价格变动带来的毁约风险,这些标准化建设仍然滞后。此外,在仓储物流环节,尽管不少电商平台在仓储、物流、数据、信息甚至资金方面有探索尝试,但很少有形成一套标准化服务流程,而是分开、独立的各自运行。由 于市 场统计指标、数据交互等缺乏统一的标准,也使得市场与仓储、物流、金融方面产生对接障碍。对于大宗商品电商平台而言,缺少了一套各方普遍认可的标准,也就优劣难分,并显得杂乱无章。也很难真正发挥平台降本增效、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因此,对于工业品而言很多用户仍然是被动的上“平台”,而不是主动的上。用户的时间成本、物料成本、差异化需求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依赖传统的贸易方式仍是主流。当然,并不是说标准化建设不足是这方面的主因,但也恰恰反映出电商方面的不足。反而成了用户查找资源、获取信息的平台,而不是“交易”的平台,更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平台。

  大数据有利于提升平台竞争力

  目前,大数据在大宗电商平台上应用性不高,一方面是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另一方面是数据和产业结合需要时间。大宗商品电商大数据不仅也不能只停留在产品数量(包括各种交易量、各类资源量)、价格方面的统计上,而更是要发挥用户交易偏好、交易习惯、需求、交易品行记录,通过这些积累,对平台的预测性和战略性会有跟好的提升。反过来,数据还会促进平台的建设。特别是用户采购节奏、采购地域、运输路径的掌握,合理低配置资源,都有很大帮助。大数据还有助于提升信用,通过用户交易良好记录,加强银行、保险机构合作,优质用户在资源抵押上简化处理,获得贷款渠道畅通,切实解决用户资金紧张的问题。

  有大量的决算数据需要耐心收集,但一般用户都没有专门的部门做这件事情,所以很难获得高质量的数据给自己提供决策支持。电商平台则不同,是集约各种资源,有利于数据的产生和运用。

  切不可把大宗商品电商定位搞错

  切不可把电商定位搞错,使商品变成金融衍生品,无限放大金融属性,加大杠杆,催生泡沫。电商定位应该放在服务上,整合的是资源,解决是降本增效、优化资源配置。大宗电商平台的发展应该从优化供应链的角度,来做深化服务。电商所有的努力,不论是仓储物流、加工还是数据服务、金融服务,都是为了提升服务能力。未来的电商平台一定是使产业集约的,而不是分散的。很多大宗电商利用大宗商品天然的金融属性,在交易、服务、甚至平台体量非常低、甚至商业模式都不清晰的情况下,发展供应链金融,这是非常激进的,也是很不现实的。

  总之,传统产业盈利困难,不是互联网的问题,是产业自身的问题,但企业不融入互联网,不利用互联网,肯定是不行的。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每拓展到一个行业,即是机会,也是挑战。

本文同期刊载于6月5日《现代物流报·钢铁物流》第11版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