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供应链 > 管理 >
丁俊发:高房价的冷思考
来源:第一物流网    作者: 阅读:147 日期:2016-10-14
  第一物流全媒体10月14日讯(微信:cn156news )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的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升的分别有64个和57个,形成了新一轮房地产过热和房价飙升。对有些人来讲,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对广大老百姓来讲,始料不及,十分迷茫。房地产再一次成为与论热点。

  我在90年代就指出,住房消费将成为城乡新一轮消费热点,对房地产产业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怎么讲都不过分,但对高房价我一直持反对态度,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12个高房价城市中,中国有占了4席。房价之高,绝不正常,政府调控那么多年,成效不大,值得认真反思。


  商品房的属性是什么?”民有所居”己讲得十分清楚,是老百姓居住的场所,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就像老百性要吃饭、穿衣一样,不可或缺。但现在变了,异化了。

  第一、商品房成为地方政府主要的财政来源,俗称“土地财政”。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超过2万亿,同比增长14%,与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占比高达87.89%。全国50个大城市1—8月土地成交金额1.77万亿,同比长48。8%。据统计,全国城市对“土地财政”依赖度平均达到50%,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从一个侧面不难理介高房价的成因。

  笫二、商品房是金融机构的金融投资品。房地产投资回报率高是一个不爭的事实,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开发商由于共同的利益驱动而联手也是一个不爭的亊实。从2011年9月至2016年5月,房贷金额从6.9万亿狂飙到17.9万亿。2016年前8个月,银行新增贷款9487亿,其中住户部门贷款高达6755亿。与此同时,实体经济缺少资金,特别是中小企业更是资金紧张,广义货币量如此之大,钱多到那里去了?金融机构推波助澜,推高了房价。

  笫三、商品房是居民投资品。”买房就能赚”,”买房一年胜过奋斗十年”,老百性按劳分配发不了财,只能去参与按资分配,经过"炒股热"、"黄金热"后,民间资金湧向一个出口,即房地产,定期储蓄变成活期,圧缩即期消费,把致富的希望压在炒房上。2016年1—7月,新增房贷2.8万亿,约为2009年新增额的2倍。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居民负债占整个GDP的比重己从2005年的17.1%,猛增到2015年的39.5%,到2016年底,可能达到44%。海通证卷研究所显示,中国新增房贷占GDP的8.6%,己接近美国次贷危机的历史峰值。

  第四、商品房是房地产开发商与房产中介的"摇钱树"。我们一方面要肯定他们对介决中国“民有所居”,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但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他们成了中国高收益率部门,有些人乘老百性的购房潮,进行投机炒作,违法经营。

  既然商品房已从一般消费品变异,政府、金融机构、房地产商、上市公司、老百姓都想从中分一杯羮,博奕的结果,必然出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乱象,特别是高房价的出现,使人们不得不去怀疑政府的房地产政策。中国的房地产业,特别是高房价能否回归理性,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

  中国楼市的乱象丛生,我认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房地产业制度设计存在重大失误。”民有所居”,並不是追求百分之百的自有房,发达国家租房户占到20%左右。长期执行"土地财政",货币超发与低利率,老旧房改造力度不够,对开发商与房屋中介监管不力等等都值得认真反思。要按中央的要求,“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特征的住房模式”。

  第二、 楼市的“中国式疯狂”巳形成泡沫。有不同看法的是泡沫的大小,爆发时间点,当然也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泡沫。我认为对此不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要有一整套治本的介决办法,不能老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第三、房地产市场是中国资本市场失灵的一个集中表现。扭曲了中国消费市场。楼市巳成为吸聚资金的"黑洞",对资金流入消费市场与流入实体经济"挤出效应"十分明显。2009年以来,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逐年下降就是明证。

  第四、楼市乱象本质上反映的是分配制度问题。老百姓参与国民经济第一次分配与再分配不透明,对自巳应取得的认为不合理,对贫富差别进一步扩大不满意,一些城市出现"离婚潮"是被逼无奈,住房己成为城镇居民压力的主要来源。我们不能去责怪老百姓,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攺革中去研究补短板,完善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告别房地产的暴利时代。

本文同期刊载于10月14日《现代物流报·综合物流》第A1版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