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9月18日讯(微信:cn156news)
编者按:为了顺应农村改革的大趋势,湖南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推出了“南方丘陵地区水稻产业集约化生产物流服务模式”,致力于为农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效益,推动农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对此,第一物流全媒体(微信:cn156news)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编辑的《物流行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案例报告(2015-2016)》整理了湖南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的创新案例,以飨读者。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的号角已经吹响!
●2016年1月27日,《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即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
●2016年4月22日,农业部、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八部门联合印发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农业在线化、数据化取得明显进展,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基本实现,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迈上新台阶,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2016年9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大会讲话时强调,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有效途径;农村互联网发展,要对接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民日常生活和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农业农村发展。
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来看,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现代高效农业,已成为中国农业物流发展的新引擎。
新农业文明的兴起
实际上,“互联网+”现代农业,就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一系列新的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的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以“互联网+”驱动,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有效的现代农业。
为了顺应这一趋势,湖南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推出了“南方丘陵地区水稻产业集约化生产物流服务模式”(又称为“华绿模式”),通过全方位服务,为农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效益,推动农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运作方式
湖南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集化肥生产、农资销售、仓储、配送和粮食收购、储运、加工于一体的农村物流综合服务企业。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由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模式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转变,再加上中央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这让湖南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敏锐地“嗅”到了现代粮食产业市场的商机,并摸索出了一套“华绿模式”的社会化全程服务,为农民种田解除了后顾之忧。
具体来说,“华绿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农乡镇建立若干综合性农业服务中心,对水稻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为水稻种植合作社、水稻种植大户提供“十代”服务,即代购种、代育秧、代耕整、代插秧、代施肥、代防治、代机收、代烘干、代仓储、代收购的全程社会化服务。
华绿模式流程图
在“套餐模式”下,公司又根据农户意愿和参与程度,衍生出了三种配套模式:
①“管家模式”:以450元/亩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由公司直接耕种。目前,该公司在湘潭县杨嘉桥镇龙华村、碧源村流转耕地0.2万亩,建设了水稻种植全程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
②“点菜模式”:对部分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采取合作社的方式,根据农户意愿,由公司提供全程或部分套餐服务。目前,在石潭镇古云村等6个村推广1.03万亩“点菜模式”服务。
③“帮扶模式”:公司通过“点菜模式”扶持部分想扩大种植规模,但在某些种植环节的劳动力、技术、设备、资金相对缺乏的种植大户扩大种植规模,提高集约化水平。
总之,这种以“套餐模式”为引领,“管家模式”、“帮扶模式”和“点菜模式”为补充的现代农业服务新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种地效益低下”的问题,焕发了农业物流勃勃生机。
创新成果
具体来说,该套餐模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八项内容:
①优质稻种子、集中育秧及栽培技术服务:在农业种植中,选种与育秧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稻种的品质好坏、育秧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收成的多少。采用集中、温室大棚育秧技术提高了秧苗的存活率,释放了大量的田地,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效率,为提高产量提供了保证。
②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之间的矛盾,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土壤环境,节省劳动力的目的。该公司根据在各地采集的土壤数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生产当地作物所需的配方肥料。
③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治服务:一是推行“统防统治、防治结合”,利用大型喷洒设备替代常规喷雾器,并尝试使用无人机进行大规模成片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二是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药剂。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成本,同时保障安全生产,提升生态文明,保护环境。
④各种机械化服务(机耕、机插、机收):机耕与机收割推行已有一段时间,普遍为农户所认可与接受,普及程度比较高。但是,随着技术日益成熟的插秧机器设备与集中育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机插秧的优势也日益明显。机插秧整齐通风好、抗倒性强、不易生病引虫、产量高。通过公司领办的农机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机插服务,为农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⑤稻谷烘干服务:为解决稻谷霉变、发芽等问题,该公司兴建了日烘干能力达420吨的大型烘干中心。2014年早、中稻二季就为农户烘干了近一万吨湿谷,在收割季节久雨不晴的条件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服务面积扩大,该公司在湘潭县境内设立多个稻谷烘干点,日烘干能力达到2000吨以上。
⑥粮食代购服务:农产品流通困难也是一直困扰农业发展的一个难题。为了让农户增产又增收,该公司已建成2.5万吨粮库,并投资兴建5万吨仓容的粮食收储中心,为农户解决卖粮难、效益低的难题。
⑦粮食加工:重金属含量大米的出现,无疑制约着湘米的销售,粮食安全已出现危机。为了争夺失去的市场并提供安全优质的大米及产品,树立华绿自己的品牌,该公司已建设一条3.5万吨稻谷加工生产线。
⑧全程服务:以农业订单的方式,给种植户提供优质的稻种,并提供粮食产业全程服务,将再回收产出的稻谷加工成符合国标的优质大米,特别是降低大米的重金属含量,重树湘米形象与品牌。打造一条从优质稻种到全程生产服务,再到大米加工的可循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与“华绿模式”的服务品牌。
发展前景
自2014年“华绿模式”启动以来,运作仅仅一年多时间,就已经引起政界和当地农民的热切关注。尤其是在破解耕地和“双改单”等危及粮食安全的社会问题上,不仅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更是表现出了较强的生命力。
①降低了种植户的劳动强度,有效缓解了“无人种田”的问题。“华绿模式”通过统一提供种子,集中育秧,全程机械化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大大降低了人工投入。据了解,在全程“点菜模式”服务下,一名60岁左右的老人可看护和管理50—80亩水田的种植。
②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比较效益,有效缓解了“无利种田”的问题。
一是,在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方面,公司因采购量大、采购环节少而产生相应的规模差价和效益;
二是,采取全程机械化作业和育种育秧等新技术可节省部分成本;
三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和统一病虫害防治,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
四是,一定规模面积同品种的种植可以提高稻谷的品质、纯度而增加销售的价格。
③提升了水稻种植的精细化水平,有效缓解了“无心种田”的问题。“华绿模式”利用已有的科技和资源优势,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技术和统防统治的生产模式,通过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水稻安全生产VIP技术,科学烘干、晾晒,有效地降低了稻谷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减少了霉变虫伤,提高了稻米质量,从而使粮食品种更加适应市场,更顺畅地“卖得出”,且卖得上好价钱。
农业现代化制高点:《“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出台
总之,“互联网+”现代农业是继家庭承包经营、农业开放入世、农民工大量进城之后,又一轮指导农业发展的方式方法规则模式的改变与创新。
而“华绿模式”推广的成功经验,可供南方水稻产区复制借鉴。该模式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有助于发展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从而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来源:《物流行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案例报告(2015-2016)》)
物流书柜
《物流行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案例报告(2015-2016)》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编辑。书中所选篇章形式各具特色,内容异彩纷呈,贯穿了一条“创新”的主线,体现了“互联网+物流”的时代特征。
经过该书编委会授权,第一物流全媒体˙现代物流报(微信号:cn156news)将持续精编刊发相关创新案例。为便于读者了解企业,掌握新动态,在精编处理过程中,我们将适当融入一些新内容,或与原著内容稍有区别。
如果您还要新信息,可以微信留言给我们;如果您有新的物流创新案例,也欢迎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