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专题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商务部国际服务贸易司邱丽新司长;北京市商务委闫立刚主任,商务部办公厅副主任王雪坤出席新闻发布会。
商务部国际服务贸易司邱丽新司长介绍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的
服务贸易发展取得的明显成效。“十二五”期间,全球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商务部会同各有关部门采取务实的举措,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贸易规模快速扩大。2010年—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3624亿美元增长至7130亿美元,年均增长14.5%,为同期世界服务进出口平均增速的2倍。其中,服务出口从1702亿美元增至2882亿美元,年均增长11.1%,服务进口从1922亿美元增至4248亿美元,年均增长17.2%。服务贸易在我国外贸和世界服务进出口中的比重实现了“双提升”。其中,外贸占比从10.9%增加至15.4%,全球的占比由5.1%增至7.7%,我国服务贸易的全球排名从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
第二,行业结构逐步优化。“十二五”期间,我国服务出口的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增长迅速。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270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了1.3个百分点。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出口291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占比提升了0.4个百分点。广告、文化和娱乐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增幅分别达到37.1%、43.9%、64.9%,占比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第三,区域发展差距缩小。2015年,我国中西部地区服务进出口占到全国服务进出口总额比重为14.2%,比“十一五”末提高了6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服务进出口占比为85.8%。我国重点战略布局区域服务贸易增势良好,“十二五”期间,占全国服务进出口总量约四成的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京津冀地区和东北地区服务进出口额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了77.1%、64.6%、133.1%。总体来看,我国东、中、西部服务贸易发展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第四,国别结构持续优化。2010-2015年,香港、日本等传统市场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逐步下降,分别从25.7%和8.1%下降到17.2%和5.7%,而美国、欧盟和东盟比重在逐步攀升,分别从8.2%、11.6%和7.4%提升到15.1%、13.9%和7.7%。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国别已经达到197个,比“十一五”末又增加了29个。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的执行额是121.5亿美元,同比增长23.4%。
第五,促进体系日趋完善。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开拓创新、务实工作,为服务贸易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健全管理机制。建立了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启动了服务贸易“十三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加快
服务贸易的立法研究,制定并完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二是完善支持政策。国务院出台了发展服务贸易、服务外包、文化贸易等三个文件;商务部制定了《服务出口重点领域指导目录》,会同相关部门从财税、金融支持、人才培训等方面出台了多项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扶持政策。三是拓展促进平台。初步形成了以京交会为龙头的服务贸易会展格局;积极开展服务贸易的多双边交流,与主要服务贸易伙伴国签署服务贸易的合作备忘录,开展双边务实合作。
综上所述,我国的服务贸易的综合效益更加显著,已经成为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出口、带动就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邱丽新司长简要介绍了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四个特色的“首次”。与前三次京交会相比,第四届京交会将实现四个“首次”的突破。第一,首次与世界贸易组织共同举办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届时将邀请国家领导人,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贸易中心负责人,主宾国及知名企业家代表等围绕“服务贸易的创新与融合”发表演讲。第二,首次设立国际合作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贸易中心、联合国贸易网点联盟、世界贸易中心协会已确认成为第四届京交会的国际合作机构,并将举办丰富多彩的论坛研讨活动。第三,首次设立主宾国和主宾省。第四届京交会确立了主宾国为英国,主宾省为浙江。英国将组织金融、通讯、保险、文化创意等服务贸易优势企业参展参会,举办展览展示以及主题推介活动。浙江省也将由省长带队组织浙江的文化、跨境电商、服务外包等50多家特色
服务贸易企业参展参会。第四,首次组织优秀服务示范案例的遴选活动。会议将遴选推出一批模式创新、科技创新、跨界服务、最具国际化战略、最具发展潜力的服务示范案例,在京交会期间进行展览展示,举行案例分享活动,发挥对行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