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供应链 > 管理 >
火锅在惹你毒瘾!罂粟壳乔装混上美食餐桌,80%流向火锅店
来源:第一物流网    作者: 阅读:161 日期:2016-05-23
  第一物流全媒体5月23日讯(微信:cn156news )

  你是不是曾体会到,某种火锅或小龙虾等特别好吃,吃完了还想吃?有没有一家饭店,你经常光顾,隔了一段时间不去就想得慌?

  你肯定想不到,食品里这种“给力”的味道,有可能是因为被添加了特殊的香料——罂粟壳。

  事实上,近30年来,餐饮业一直将罂粟壳视为“增香成瘾”的秘诀,巨大的市场需求及居高不下的售价,使得罂粟壳售卖屡禁不止,并形成了一条从边境入境、快递分发到网络售卖的“地下”产业链。

  调查:罂粟壳“换名”网上售卖

  ①换个“马甲”做网售:由于罂粟壳中含有吗啡等物质,非法种植买卖、在食品中添加都是被明令禁止的,因此,不法商贩为了躲避监管,就把罂粟壳改称为“米粟壳”、“御米壳”、“樱粟壳”、“米壳”等别名,放在网上销售,其交易方式十分隐蔽。

  ②网购“毒品”并不难:为了调查真相,记者以购买者的身份联系上了一家店主,其明确表示,“米粟壳”就是罂粟壳,售价在140元/斤,“成品都是通过密封罐封装,通过快递陆运发货,这样收发货时,安检也查不出来”。

  同时,该店主还特意说明了使用方法:用做烧烤时,可按照每公斤添加1克罂粟壳粉的比例;在炖火锅时,比例按照原料总重量的0.1%-1%使用,“最多不能超过200克,否则会被试纸检测出来”。

  另一家出售“御米壳”的商家,则直接向记者提供了一个购买网址,打开链接后可看到“常年供应大烟壳、罂粟壳(中药材)”、“有味的出味,没味的入味,保证你也能成为调味高手”等醒目的广告标语。


  链条:需求旺盛催生地下交易

  ①地下交易隐秘:事实上,罂粟壳由于广为流传的“增香成瘾”效应,在餐饮业一直需求旺盛,“阴魂不散”已近30年之久。

  早在1991年,洛阳市食药监机构就一次性查获了95个食品摊点使用或者经销罂粟壳。同时,在90年代初,原卫生部、公安部等下发了《关于查处在食品中使用罂粟壳(籽)等违法行为的通知》,明确指出罂粟壳含有吗啡等物质,易使人体产生依赖性而造成瘾癖。

  ②非法走私猖獗:然而,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居高不下的售价,催生了罂粟壳交易的地下产业链。据一位中药产业研究者透露,罂粟壳的正规使用途径是在中成药及中成药饮片加工上,但国家实行非常严格的特殊监管制度,药企需要到定点经销商处购买,流向市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餐饮业添加的罂粟壳,大多来源于边境地区规模走私入境,或是边远山区的私自种植。”

  据云南昆明海关的公开资料显示,仅2013年至2014年初,查处走私罂粟壳就有6吨之多。


  流通:80%罂粟壳流向火锅店

  ①涉事餐企调查:为了弄清这些罂粟壳的去向,记者梳理了近5年内罂粟壳查处案例发现,从2011年至2015年,因涉嫌添加、销售、购买罂粟壳而受到查处的案例有79起,涉案人数达113人,涉及省份为19个,涉事地点多为火锅店,占比80%。其中,浙江省为“重灾区”,5年间该省查处案例共有15起。

  ②量刑标准不一:不过,部分案例存在“同案不同判”、量刑标准不一致的问题。有的只是被食药监部门以生产经营禁止生产经营食品论处,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物品,并被罚款;有的却被当地警方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判刑2年……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就罂粟壳非法添加查处案例中出现的“同案不同判”、量刑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国家司法部门应出台对应司法解释并统一标准,加大对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


  危害:罂粟壳“功力”不可小觑

  ①性状与成分:罂粟壳为植物罂粟的干燥成熟果壳,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多已破碎成片状;外表面黄白色、浅棕色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泽;内表面淡黄色,微有光泽;气微清香,味微苦。

  与鸦片、海洛因等毒品相比,罂粟壳内的“有毒物质”虽然含量不大、纯度也不高,但是,其成分同样包括吗啡、可待因、罂粟碱、蒂巴因、那可汀等30多种生物碱类物质。其中,吗啡、可待因、罂粟碱这3种化合物在罂粟壳中含量较高,比较有代表性。

  ②作用与危害:对“瘾君子”而言,食用罂粟壳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对绝大多数从未接触过毒品,尤其是对毒品有高度敏感性的人来说,“功力”却不可小觑。这些人吃过后,会或多或少地产生轻快感,表现在生理上,有的人可能脸部微微发红,有的人可能心跳加快,有的人可能容易打瞌睡,还有的人可能不易入睡。即使是对毒品不敏感的人,如果长期食用添加了罂粟壳的食品,也必定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然而,人们长期食用这种食品,会出现发冷、出虚汗、乏力、面黄肌瘦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成损害,甚至会出现内分泌失调等症状,最终上瘾,具有潜在的吸食毒品的倾向,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监管:执法水平尚待升级

  ①首次立法:早在2008年,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中,罂粟壳就被列为非食用物质,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国家法律对罂粟壳的使用有明确规定,禁止非法供应、运输、使用。但是仍然有些食品加工者置国家法律、法规及人民身体健康于不顾,在食品中掺入罂粟壳吸引回头客。

  ②二次明确:2009年3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针对个别餐饮消费经营者在火锅中使用罂粟壳的违法行为,将严格依法查处。

  ③再次强调:2011年,国家再次在《加强食品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监管管理的紧急通知》中申明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要求,严厉打击此类行为。

  刑法第三百五十二条“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④查处困难:然而,为了掩人耳目,一些不法商贩往往将罂粟壳碾成粉末,随后将其添加进辣椒油、味精等调味品中,肉眼很难发现其中的违禁成分,这种“闻不见”、“看不到”是此类案件的典型特征,因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不法商贩违法在食料中添加罂粟壳的查处上,存在严重的取证难、查处难等困难。


  回顾:罂粟壳事件屡禁不止

  ①四川火锅要当心:2016年4月,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焙烤食品、餐饮食品、保健食品、茶叶及其相关制品(咖啡)等4类食品进行了抽检。结果显示,屏山县五味轩鱼庄、理塘县鑫淼火锅城、南充市嘉陵区十里香老火锅店、简阳市简城镇金玉满堂自助火锅店、德昌县天天鱼歌店5家餐饮店的6批次火锅底料中被检出罂粟壳物质。

  ②重庆美食要谨慎:2016年3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告称,重庆市查处8家食品中检出罂粟壳成分餐饮服务单位。这8家分别是:合川区小沔镇“有名面馆”和“天下第一粉”、巫山县“霸王鱼鸡餐馆”和“蒋记油爆虾餐馆”、北部新区“姚家火锅”和“渝香堂火锅馆”、荣昌区昌元街道“大龙老火锅店”、江北区“文老六火锅”。

  ③北京名馆也猖獗:2016年1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告称,35家餐饮服务单位经营的食品中含有非法添加物罂粟壳成分。其中,北京胡大餐饮有限公司、西城区谢世荣炸鸡店、东城区宝和居饭馆、北京珍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房山区良乡滇南福喜小吃店5家北京餐饮服务单位上黑榜。另外,还有2家“山寨”周黑鸭店也登黑榜。

  ④宁波龙虾也中毒:2015年上半年,宁波相继开展了多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检出8起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罂粟成分的案件,其中3起发生在小龙虾身上。这三家分别是镇海区招宝山彪记湘菜馆的龙虾汤料、江北区翠柏路428号门口无证餐饮业主杨某经营的龙虾摊龙虾底料、鄞州区中河街道兴宋路39号无证业主苏某经营的地下加工窝点。


  政策:非法添加如何追责?

  ①涉嫌犯罪:在卫生部制定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五批)中,罂粟壳被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在食品中添加罂粟壳或罂粟粉,违反《食品安全法》第34条规定,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②处以罚款:另据《食品安全法》第85条规定,可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原料的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在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③刑事拘留: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1条规定,非法使用少量罂粟壳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生产者、销售者通过在食品中添加违法添加剂达到以次充好目的,且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可按照《刑法》第141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提示:如何辨别罂粟食品?

  在执法水平尚待完善的当下,学会如何辨别有无罂粟,才能让自己的饮食更安心。

  ①从外观上识别:罂粟壳外观为枣核形,如鸽子蛋大小,一头尖,另一头呈6-14瓣冠状物;其壳体上往往有人为切割的多道刀痕。

  ②从感官上识别:初次食用加了罂粟壳的火锅和卤制品后,一般有心跳加快、脸微红、口感舒服,吃后不易入睡等感觉。食用者实际体感除了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外,与火锅中实际非法加入的罂粟壳含量也有很大关系。

  如果对某种食物产生与往常不同的依赖感,经常想要食用,甚至刚刚吃过还想再吃,不吃就觉得难受,那该食物中含有罂粟壳成份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应尽量避免再次食用,并且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因为水能加快有毒物质的排出,而蔬菜、水果中的纤维物质也可以降低对有毒物质的吸收。

  ③进行技术检测:个人对罂粟壳的鉴别可能较为困难,如果觉得食用的火锅“可疑”,可留下不少于50毫升的火锅汤,送到当地毒品检测机构或公安局刑事技术检测部门进行成分分析。

  (第一物流全媒体蔡璐汇编;根据新京报、人民网、云南日报等素材)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