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报道:
北纬30度,东经32.5度。这是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地方。因为这里有炙热的戈壁沙漠,也有湛蓝静谧的海水。爱它的人喜欢这里的忙碌与激情,恨它的人讨厌这里的荒凉和一无所有。
没错,这就是苏伊士运河。无论是爱它或者恨它,它都在静静地流淌着。一如埃及浓厚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奔流。
但是,也有这样一群,跨越文明的界限,选择在异国他乡的这片土地上默默的“驻守”。并在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在这片早已经被人遗忘的丝路驿站上创建了新的绿洲。
而这片绿洲的名字叫做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绿洲的守护者和建设者则是中国境外经济合作开发区“国家队”的成员们,“国家队”的核心成员则来自天津泰达集团。
要知道,1980年,在渤海岸边的荒滩盐碱地上,这群人通过自己艰辛的努力创造了中国开发区发展的奇迹。
而18年后,这些创造奇迹的人又远渡重洋,来到埃及,开启了新丝路上新绿洲的建设。1998年,中埃两国政府商定,由泰达控股公司代表中方协助开发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跨越文明的界限,这个曾经创造过奇迹的企业在异乡再度扬帆起航。
2008年,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国家商务部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决定在非洲建设6个经贸合作区。泰达控股中标其中的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项目。之后,中非发展基金加入,组建了“中非泰达投资公司”,专注于合作区的开发建设、招商运营。
2008年至今,八年风雨路,其中冷暖或许只有这些人自己最清楚。
令人欣喜的是,借鉴天津开发区多年的发展经验,通过几代泰达人的努力,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如今已从红海岸边的一片戈壁逐步发展为现代化产业园区,并被誉为“中埃合作桥梁”。
据《现代物流报》记者了解,现合作区一期1.34 km2已全部建成,共投资1亿美元,有68家企业入驻,其中90%是中资企业,吸引投资近10亿美元,年销售额约1.5亿美元,年纳税约2亿埃镑,为埃及当地创造了2000多个工作岗位。
据记者了解,和其他经贸合作区相比,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地理优势明显
合作区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金三角地带,紧邻苏伊士运河,距离埃及第三大港口——因苏哈那港仅两公里。埃及与美国、欧盟、中东、非洲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签订了多个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在埃及制造的工业品可不受配额限制,自由进入美国、欧盟、非洲、阿拉伯国家等市场,并免除一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其次,政策春风不断
埃及政府已正式公布,将启动“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计划,把绵延190公里的运河沿岸建设成为全球性经济区域,而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正处于该区域起始端。此外,中国政府近年来也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在这一大背景下,为支持企业“走出去”,天津市政府、国家开发银行、中非发展基金等都对赴合作区投资的企业给予了多项财政、金融资助。
再次,配套设施完善
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还高度重视配套服务工作,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已和厂区一起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包括一座8层的投资服务中心大楼、一座7层的四星级酒店、4栋公寓和各类商铺。该服务中心已入驻服务机构25家,能为入区企业提供银行、保险、职业培训、法律咨询、涉外手续、经营代理、广告设计等“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一次性解决企业面临的所有难题。
2016年1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与埃及总统塞西在首都开罗,共同为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二期揭牌,标志着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二期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两个国家的元首共同见证了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辉煌之后的再度起航。
作为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重要建设者,泰达集团张秉军董事长和国家开发银行、东方电气集团等15家中国政企的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据记者了解,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未来发展远不止于现有的起步区。2013年底,埃及泰达投资公司与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总局签署的《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6平方公里土地使用权转让和开发合同》正式生效,这标志着6平方公里扩展区的建设正式启动。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和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两大开发计划的无缝对接,处于两大战略交汇点的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园区宣布扩容,新建扩展区6平方公里,分三期开发,可容纳200家企业入驻,吸引投资30亿美元,销售额100亿美元,提供超过4万个就业机会,并最终形成“四生一体”的国际化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新城。
就如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福阿德所说的那样,苏伊士经贸区是目前埃及最具活力的心脏地区,以及埃及发展的未来。
对于苏伊士经贸区和泰达而言,辉煌的未来才刚刚开始。
本文同期刊载于3月11日《现代物流报》第A11版